智蹊数据
朱岚
摘要: 通过分析教师写作如何促进教学反思、知识整合与创新能力发展,探讨教师写作在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阐述学术论文的撰写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梳理教学经验,深化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而且还能提升教师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教学不断创新。教师通过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孕育独特的教育思想、完善新颖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写作行动研究中,规范写作行为、锤炼专业表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让写作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进阶的动力,成就卓越教师。
关键词: 教师;论文写作;专业成长;
被引:10
引用
李勇坚
张海汝
摘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发挥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纵观三次科技革命变革生产力的历程,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重内涵和发展要求。新质生产力以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及其组合模式和新型生产关系为架构要素与发展基础,其生成逻辑与运行机理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引发,在催生新型生产力要素、新型要素组合模式的基础上促使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变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生成的过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深度转型、构建要素生态系统和全面深化改革为基本模式和关键路径。亟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技术革命性创新;促进产业深度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构建新质生产要素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技术革命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
被引:6
引用
周文
何雨晴
摘要: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是在生产力理论发展演进中形成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生产力理论的早期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借鉴,马克思对生产力理论的系统阐述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的运行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才能实现,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更好实现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二是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保障;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图景必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展现。因此,要促进数实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要引领产业变革新浪潮,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开辟发展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全面深化改革;新型举国体制;现代化产业体系;
被引:5
引用
魏崇辉
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深刻,其生发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统合了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揭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政策导向和实施路径,凸显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发展、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原创性认识、对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原创性洞察、对新发展理念的原创性贯彻以及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原创性影响。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科技革命;中国式现代化;原创性贡献;
被引:5
引用
张壹帆
陆岷峰
摘要: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耐心资本规模,从理论范畴与现实表现看,私募股权基金相对符合耐心资本标准。然而,当前政府母子基金间机制待完善。若要激励私募股权子基金成长为尊重创新周期的耐心资本,政府引导基金必须提高“耐心度”,建构对子基金的容错免责与绩效激励机制。基于此,本文运用目标导向理论,设计“耐心度”评价体系调查问卷,根据线下、线上大样本调查数据,构建政府引导基金“耐心度”评价体系,对1000家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打分排名,并检验政府引导基金“耐心度”与区域子基金数量、投早中期项目数量以及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充足的财政收入支撑了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量与“耐心度”,提升了区域股权融资量与科创质量,而更多的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又进一步激励政府引导基金提高出资量与“耐心度”,以此形成正向循环。此外,本文从合伙关系与合规体系的法治角度,推演了管理人尽职合规责任豁免原则,并建议政府引导基金将“耐心度”作为绩效衡量指标,平等对待不同资金来源的私募子基金,助力子基金、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耐心度;政府引导基金;“耐心度”评价体系;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新质生产力;
被引:5
引用
欧阳日辉
摘要: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要载体,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涉及领域和行业多、应用场景多、创新之处多、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具有创新驱动性、空间依赖性、跨界融合性、辐射带动性等技术—经济特征。低空经济通过场景牵引、跨界融合、协同治理,聚焦应用场景,打造低空多场景应用,推动“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低空+”应急救援等规模化发展,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嵌套、协同治理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当前,各地各部门积极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通过建设智能互联高效的基础设施、加快低空智能互联航行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增强低空产业韧性和安全等举措因地制宜打造融合创新的应用场景。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应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与支持,支持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与研发,推动跨界融合与应用场景创新,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体系。
关键词: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被引:4
引用
刘明波
何新叶
杨晓红
王增武
摘要: 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卒中1 300万,冠心病(CHD)1 139万,心力衰竭(HF)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PAD)4 530万,高血压2.45亿。2021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2 764.98万,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包括所有住院病种)的15.36%,其中CVD 1 487.23万人次,占8.26%,脑血管病1 277.75万人次,占7.10%。CVD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仍在加重,CVD防治的拐点尚未到来。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患病率;死亡率;康复;基础研究;器械研发;费用;
被引:4
引用
王珏
摘要: 随着人类从信息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与人工智能形成“互嵌”。基于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以及产业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在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层面催生智能生产力,在劳动资料层面提供高效数字化的劳动工具,在劳动对象层面促发以产业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生产体系。以人工智能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形成政产学研一体的人工智能人才生态;二是建立协同开放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生态;三是培育协调互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四是构建规范高效的人工智能治理制度生态。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智能生产力;
被引:4
引用
沈映春
摘要: 低空经济作为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新型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空间立体性、区域依赖性、数字生态性、产业融合性以及辐射带动性等特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空经济,将其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加紧布局,发展势头良好。但具体实践中仍存在发展低空经济的体制机制不畅、技术创新支持不足、新型基础设施不全、产业领域需不断拓展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本依据螺旋理论,提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低空经济开放式创新生态模式。
关键词: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生态;运行模式;
被引:4
引用
杨永君
向吉锋
王槐志
摘要: 慢性胰腺炎,胰头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明确,如何保留更多的功能器官是此类手术的关注重点。笔者团队首创的保留十二指肠、胆总管、Oddi’s括约肌的胰头整块全切除术相较于其他术式具有理论上的优势,但因手术操作难度大,对术者要求更高而限制其广泛开展。笔者通过阐述该手术的发明原理和演变历程,解析关键步骤并展示临床效果,证明该手术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整块切除术;Oddi’s括约肌;胰头良性肿瘤;
被引:4
引用
付佳琪
陈修保
崔兴
陈泽涛
摘要: 背景:如何改善造血微环境是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热点问题。目的:结合GEO测序分析、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当归多糖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GEO数据库获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GSEA分析。结合文献与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当归多糖活性成分和靶点。取交集靶点后利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当归多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1)共筛选出834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发育、造血、髓系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2)检索得到当归多糖相关347个靶点并筛选出77个潜在治疗基因,其中VEGFA、EGLN1、BCL2、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等血管生成、凋亡及免疫相关因子度值显著;(3)KEGG通路富集分析治疗靶点主要富集在Th17细胞分化、NK相关细胞毒性、细胞黏附因子等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相关信号通路;(4)动物实验表明,当归多糖能够显著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增加外周血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提高小鼠存活率;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小鼠Th1/Th2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 <0.01),干扰素γ水平显著降低(P <0.01),白细胞介素4水平升高(P <0.05),VEGFA表达显著升高(P <0.01),EGLN1表达显著降低(P <0.01),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 <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 <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 <0.01);(5)结果表明:当归多糖能够通过调节异常T细胞亚群,促进血管生成以改善造血微环境,并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以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
关键词: 当归多糖;再生障碍性贫血;Th1/Th2;骨髓造血微环境;细胞凋亡;
被引:4
引用
王林娜
张靖辉
摘要: 背景 急性肾损伤(AKI)是脓毒症常见并发症,机体免疫-炎症指标是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儿预后的常用指标,目前从微小RNA(miR)方面评估的研究较少,有待临床探究。目的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miR在脓毒症并发AKI患儿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并发AKI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单纯脓毒症患儿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AA、IL-6、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3p、miR-182-5p、miR-128-3p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SAA、IL-6、TNF-α及miR水平与SOFA、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血清SAA、IL-6、TNF-α及miR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KI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观察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28 d后观察组74例患儿生存,26例患儿死亡。生存患儿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均低于死亡患儿(P<0.05)。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与SOFA、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预测的AUC为0.926(95%CI=0.856~0.969,P<0.05)。结论 脓毒症并发AKI患儿血清SAA、IL-6、TNF-α、miR-21-3p、miR-182-5p、miR-128-3p异常高表达,临床检测各项指标水平对患儿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及预警作用。
关键词: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被引:3
引用
龙晨艳
程飚
田举
摘要: 背景:尽管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显示出治疗潜力,但其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此外,对于富血小板血浆作用的机制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目的:通过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概述和分析,以增进对该治疗方法的理解,为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23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latelet rich plasma,PRP,wound,wound healing,refractory wounds,chronic wounds,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signaling pathways,regenerative medicine”,中文检索词为“富血小板血浆,PRP,创面,伤口,创面愈合,难愈性创面,慢性创面,细胞和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再生医学”。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对8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愈合中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2)富血小板血浆可以调节参与创面愈合的各种细胞类型的功能,包括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干细胞和炎症细胞等;(3)在富血小板血浆疗法中,细胞外囊泡、线粒体对于创面愈合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4)负载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可广泛用于增强组织再生和作为药物传递的功能性载体;(5)富血小板血浆对创面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起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伤口愈合过程中基质重建;(6)富血小板血浆可能通过动态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和上皮间质转化来影响组织修复与再生,从而为创面愈合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创面愈合;细胞和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再生医学;
被引:3
引用
金鑫
孙群力
金荣学
摘要: 在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转型过程也将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利用2015—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水平,并通过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专利产出来体现。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方法分析后,模型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以及处在东南部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更强。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最后,从企业本身、监管机构以及政府三个角度对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创新绩效;新质生产力;
被引:3
引用
蓝寿荣
摘要: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对经济运行模式、技术创新进程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变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促进低空经济有效、快速发展,亟须在相关政策措施基础上,根据低空经济设备技术、控制技术、信号技术、经济模式等的特殊性和现实要求,及时制定法律,构建广义上的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法。要通过立法规范市场秩序,保障飞行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经济法治;
被引:3
引用
周梅
杨爱琼
邢英
王玉玲
摘要: 背景 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而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我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生活习惯角度推荐睡眠时间,为老年人抑郁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23-11-16公开发布第五轮(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8 23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评定量表(CSE-D10)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午睡时长划分5级:不午睡、<30 min、30~59 min、60~89 min、≥90 min,夜间睡眠分为5级:≥8 h、7~<8 h、6~<7 h、5~<6 h、<5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因素,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午睡时长、夜间睡眠在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中的重要程度,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进一步探索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20年调查期间,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4.84%(2 045/8 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59 min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OR=0.814,95%CI=0.673~0.985,P=0.034),夜间睡眠时间<5 h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1.705,95%CI=1.435~2.027,P<0.001)。女性、未婚/分居/离异/丧偶、失能、身体疼痛、强度体力活动、自评健康状况下降、生活满意度下降、卒中、帕金森病会增加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间对抑郁症状影响的重要性较高。午睡时长与发生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nonlinear<0.05),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在午睡时长30 min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50 min,午睡时长超过75 min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会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在夜间睡眠6 h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7 h,睡眠时间超过9 h后抑郁的风险会增加(Poverall<0.05)。结论 中国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24.84%),午睡时长、夜间睡眠的持续时间与抑郁症之间呈J型关系,建议老年人每天午睡30~75 min,适度的午睡时长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同时夜间睡眠6~9 h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早期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抑郁;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
被引:3
引用
何继爱
刘涛
王乐
王婵飞
摘要: 针对现有信道估计方案导致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OTFS)调制系统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高或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 SE)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叠加导频的低PAPR、高SE信道估计方法。发送端利用时域正交性和离散傅里叶域相位的随机性,在时延多普勒域中嵌入与数据相叠加的5导频符号的导频图案实现低PAPR,提高SE。接收端以数据符号与噪声之和的能量均值为基准,实现导频信号检测,同时根据每个导频的不同位置信息恢复出存在相位旋转的数据信号。基于能量准则,利用多个独立的接收信号进行联合信道估计,以降低数据符号的干扰,并采用消息传递算法进行数据恢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叠加导频信道估计的PAPR低,同时较嵌入式导频信道估计的SE提高约14.4%。
关键词: 正交时频空间(OTFS)调制;信道估计;时延多普勒域;多叠加导频;
被引:3
引用
蔡伯根
李智宇
王剑
刘丹
姜维
赵珈琪
王啸阳
刘江
陆德彪
摘要: 铁路巡检作为“低空+轨道”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采用低空无人机巡检辅助或代替人工巡检,在提高巡检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巡检成本和巡检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调研国内外铁路无人机巡检技术与应用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空-地巡检模式下无人机智能感知、“高密度短间隔”场景无人机精密定位、无人机感知与定位如何协同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融合视觉和激光雷达的低空无人机多模态智能感知技术,与组合高精度卫星导航、惯性导航、UWB和5G的多传感器精密定位技术,提升低空无人机的铁路综合巡检性能。基于两项关键技术,设计一种协同智能感知与精密定位的低空铁路无人机巡检方案,为未来铁路领域的低空无人机巡检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关键词: 铁路巡检;低空无人机;多模态智能感知;精密定位;
被引:3
引用
袁亮
柴林
何伟军
孔阳
祁煜智
摘要: 碳足迹是衡量碳排放的重要指标,削减碳足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条件。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集中区域,客观量化碳足迹并探究主要驱动因子对加快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文基于IPCC法对华北地区“十五”至“十三五”期间的碳足迹进行测算,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碳足迹的分布及转移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识别碳足迹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发现:(1)“十五”至“十三五”期间碳足迹总量经历了“先增长—后下降”两个阶段,由“十五”期间的425 452万吨上升至1 066 353万吨,而后逐渐下降到“十三五”期间的898 908万吨。(2)标准差椭圆呈稳定的“南—北”分布,重心分布于山西大同和河北张家口之间,呈向西北方向偏移趋势,已偏移72.56千米。(3)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碳足迹驱动因子解释力度较大,且关键交互因子均含有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华北地区不同时期碳足迹分布及影响因子存在时空差异,在制定碳减排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碳足迹的时空异质性。
关键词: 碳足迹;驱动因子;时空特征;地理探测器;标准差椭圆;
被引:3
引用
徐振华
李彦杰
秦合伟
刘昊源
朱博超
王煜普
摘要: 背景:基于核转录因子κB通路探究神经炎症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值得探究,中药靶点多、范围广、机制丰富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治疗各类疾病时都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近年研究中出现的山奈酚、红花黄、汉黄芩苷及雷公藤甲素等中药单体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阐述与归纳。方法:以“脊髓损伤,炎症,抗炎,中药单体,单体化合物,NF-κB信号通路,黄酮,糖苷,酚类,酯类,生物碱”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Spinal cord injury,inflammation,anti-inflammato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monomeric compound,NF-κB signaling pathway,flavonoids,glycosides,phenols,esters,alkaloids”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共纳入6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复杂多样,能够调控中性粒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介导损伤后炎症的发生与发展;(2)中药单体如汉黄芩苷对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的降解、红花黄素对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磷酸化过程的抑制、山奈酚对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p65核易位的抑制等作用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的影响,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3)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损伤早期能够促进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迁移活化,在损伤中后期能够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和纤维化的发生等,适当的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具有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及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等能力,但过度激活的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则容易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和持续、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等;(4)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准确调控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如何实现对神经系统炎症和损伤的精准干预展开,也可围绕中药单体的制备及中药单体对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展开,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脊髓损伤;中药单体;继发性损伤;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糖苷;机制;
被引:3
引用
阿里木江玉素甫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阿不都拉阿不来提
冉建
摘要: 背景: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还未被解决的骨折,虽然涌现了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及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等效果较好的植入物,但对于Pauwels角和剪切力较大的股骨颈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案尚无定论。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不同置钉位置的股骨颈动力交叉钉联合空心螺钉治疗PauwelsⅡ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根据提取的志愿者股骨CT数据建立Pauwels角为50°的股骨颈骨折模型,将股骨颈均分为3等分,构建4组模型:A组股骨颈动力交叉钉主钉位于股骨颈中间1/3;B组股骨颈动力交叉钉主钉位于股骨颈下1/3;C组股骨颈动力交叉钉主钉位于股骨颈下1/3+空心螺钉位于股骨颈上1/3;D组股骨颈动力交叉钉主钉位于股骨颈中间偏前内侧1/3+空心螺钉位于股骨颈中间偏后内侧1/3。在1200N的载荷下测量4组股骨、内固定模型的应力分布及峰值、最大变形情况和骨折断面的应力分布。结果与结论:(1)通过有限元分析可知,C组的股骨及内固定模型的应力分布及峰值、最大变形情况和骨折断面的应力均小于其余3组;(2)B组相较于A组有着更小的股骨骨质、内固定物和骨折断面应力和位移,说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头钉放置于股骨颈下1/3比中1/3更稳定;(3)结果表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头钉位于股骨颈下1/3联合股骨颈上1/3平行放置螺钉对青壮年PauwelsⅡ型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有效选择。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空心螺钉;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被引:3
引用
陈帅
金杰
韩化伟
田宁晟
李志伟
摘要: 背景:最近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揭示。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41种循环炎症细胞因子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骨密度的GWAS汇总数据来自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共涉及32 735名欧洲血统的个体。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来评估因果效应,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用于补充说明。利用MR-Egger Intercept和MR-PRESSO分析方法进行多效性检验,采用Cochran’s Q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异质性,同时使用留一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另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因果关系,采用Bonferroni校正来确定与骨密度有强因果关系的炎症细胞因子。结果与结论:(1)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β=0.075,95%CI:0.033-0.117,P=0.000 5),白细胞介素17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负向因果关系(β=-0.083,95%CI:-0.152至-0.014,P=0.018),肿瘤坏死因子b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3,95%CI:-0.088至-0.018,P=0.00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85,95%CI:0.016-0.154,P=0.015),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与全身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6,95%CI:-0.105至-0.007,P=0.025),白细胞介素5、基质衍生因子1a、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4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19,95%CI:-0.031至-0.006,P=0.004;β=-0.022,95%CI:-0.038至-0.005,P=0.010;β=-0.021,95%CI:-0.041至-0.002,P=0.030;β=-0.016,95%CI:-0.032至-0.001,P=0.034),神经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19,95%CI:0.002-0.036,P=0.033;β=0.011,95%CI:0.000-0.022,P=0.050);经Bonferroni校正后发现,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有强正向因果效应(P=0.000 5)。MR 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法分析结果方向一致。(2)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循环炎症细胞因子对骨密度的因果效应没有异质性、多效性或异常值。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密度;炎症细胞因子;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
被引:3
引用
赵强
刘志明
摘要: 在铁路领域中,随着铁路运行安全保障要求的提升,无人机凭借其高灵活性、低成本、广覆盖等优势,在铁路行业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首先对铁路货场、编组站、施工及应急管理等场景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使用无人机结合3DGIS、北斗高清定位、AI图像识别、机载传感、数字孪生等技术,进行智能巡检、安全管控、应急管理、远程调度等应用的解决方案。然后,还对无人机下一步在铁路行业进行规模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最后对需要在政策引导、装备安全属性提高及空域管控技术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无人机;货场;编组站;智能巡检;
被引:3
引用
陈桂生
吴合庆
摘要: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已成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命题。数字农业生产的技术嵌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动能转换、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跃升,是解说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框架。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的内在逻辑包括以“强”“富”“美”为意涵的价值逻辑,以动力、组织、调适为内容的驱动逻辑,以现实需要和创新任务为目标的现实逻辑。就其推进机制而言,从迭代新技术增动能、重组新要素增形态与拓展新空间增场景等三方面着手,是持续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韧性的有效解。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
被引:3
引用
陈丽红
赵树华
摘要: 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尖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数据要素在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深度改变传统经济模式,开辟未来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新前景。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及防范路径,以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被引:3
引用
朱婷
岳婷婷
崔悦
鲁悦
李伟
杭春华
摘要: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凋亡、坏死等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主要由累积的脂质过氧化引起,已被证实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理过程。黄芩素是一种铁螯合剂,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但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缓解神经元铁死亡的作用仍未明确。目的:探讨黄芩素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孕16-17 d C57BL/6L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运用血红蛋白刺激原代神经元模拟体外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5,15,25,50,100μmol/L黄芩素作用24 h后原代神经元细胞的活力,确定黄芩素的最适浓度。然后将原代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血红蛋白组、血红蛋白+黄芩素组,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丙二醛水平,RT-PCR检测铁死亡相关标记物PTGS2、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mRNA表达;进一步将原代神经元细胞分为对照组、SLC7A11抑制剂Erastin组、血红蛋白组、血红蛋白+黄芩素组、血红蛋白+黄芩素+Erastin组,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标记物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选取25μmol/L黄芩素作为后续实验浓度;(2)与血红蛋白组相比,血红蛋白+黄芩素组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下降(P <0.05);(3)与血红蛋白组相比,血红蛋白+黄芩素组PTGS2的m RNA表达显著下降,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m RNA表达显著升高(P <0.000 1);(4)SLC7A11抑制剂Erastin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黄芩素改善的铁死亡作用(P <0.05);(5)结果表明,黄芩素可通过SLC7A11/GPX4通路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细胞的铁死亡。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黄芩素;铁死亡;神经元;Erastin;小鼠;
被引:2
引用
余鹏
孟东方
李慧英
刘洪飞
贺自克
摘要: 背景: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可以促进骨形成与骨基质的合成,加速骨组织修复,但其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对地塞米松干预成骨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组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组对成骨细胞干预24 h,筛选最佳干预浓度;使用地塞米松、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Wnt/β-catenin抑制剂XAV-939对成骨细胞进行干预,设置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抑制剂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抑制剂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检测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7酶活性,Annexin V/PI染色与EdU法检测细胞凋亡与增殖情况,Real-Time qPCR检测Wnt3a、β-catenin、c-myc、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Wnt3a、β-catenin、c-myc、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地塞米松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干预成骨细胞24 h后,发现浓度为10μmol/L的地塞米松细胞抑制率为实验最佳干预浓度;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浓度在100μmol/L时,细胞增殖最为明显;(2)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强(P <0.0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7酶活性显著降低(P <0.05);Annexin V/PI染色和EdU法细胞增殖检测结果表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可抑制地塞米松干预后成骨细胞的凋亡,促进成骨细胞增殖;(3)与地塞米松组和抑制剂组比较,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组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抑制剂组中Wnt3a、β-catenin、c-myc、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4)结果表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可以抑制地塞米松干预后的成骨细胞凋亡,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保护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可能发挥延缓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关键词: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成骨细胞;细胞活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被引:2
引用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库提鲁克守克尔
阿里木江玉素甫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摘要: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术后椎体再次骨折。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193例患者,根据术后骨水泥分布分为Ⅰ组(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9)、Ⅱ组(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n=80)和Ⅲ组(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4)。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后凸角、损伤椎体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记录所有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1)Ⅲ组患者术后1年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Ⅰ组和Ⅱ组损伤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总椎体骨折发生率高于Ⅲ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3)3组患者其余指标,包括骨水泥渗漏、腰痛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凸角、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4)提示与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和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组相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长期预后,而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能够明显降低损伤椎体及总椎体骨折发生率,医生术中应充分掌握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有助于减少未来再发生骨折的风险。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骨水泥弥散;椎体再次骨折;
被引:2
引用
曹冬松
方雷
摘要: 数字时代的来临和信息社会的加速演进深刻形塑了城市治理形态,网红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治理形态已然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典型城市的案例考察,构建“资源禀赋-行动者网络”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网红城市的生成形态包含旅游热门景点型、网络名人效应型以及特色地域文化型三类差异化的组态模式,凭借可视化环境资源、关键行动者和核心附着力等要素组合促成了城市的出圈走红。网红城市生成所产生的巨型流量资源具有显著的正负效应。在流量的正向效应下,以推动流量变现的方式释放流量红利,得以塑造城市特色文旅品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并促进城市迈向敏捷治理。在流量的负向效应下容易衍生流量焦虑问题,产生流量过载侵扰城市公共安全、流量至上降低城市文化品质和流量式微阻滞城市长远发展的治理风险。对此,通过建构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政府治理形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城市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挖掘地域特色和发展新兴产业以及凝聚城市品牌形象营销的强大合力,得以将“流量”有效转化为“留量”,实现网红城市迈向长红城市的治理转型。
关键词: 数字城市;网红城市;流量城市;城市治理;
被引:2
引用
郑晓东
高山
韩文瑾
刘立俊
贾梦龙
于龙潭
摘要: 背景:目前脊柱侧弯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尤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最为常见。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脊柱侧弯治疗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目的:旨在总结全球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研究的现状、热点、新兴趋势以及前沿,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2023年有关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的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1软件对国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561篇英文文献,在国家、机构及作者分析中,美国的贡献最为突出,南京大学及Qiu Yong(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及作者,发文量最多的学术期刊是《European Spine Journal》。(2)在被引用文献分析中,引用量前10位的文章主要描述了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于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尤以改善患者曲度为著,(3)通过对高被引文章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进行深入挖掘发现,目前的研究热点是Cobb角与治疗方法选择的关系、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与椎体后路融合术的治疗效果。(4)对于不同曲度的患者,预后情况是否一致未有深入研究,以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因尚未明确,因此曲率与预后的关系以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因可能是未来新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CiteSpace;可视化分析;Cobb角;热点;趋势;
被引:2
引用
倪小佳
林浩
罗旭飞
邝卓然
刘云兰
郭建文
陈耀龙
蔡业峰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工作组
摘要: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仍持续增长,同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临床证据。为更好地指导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临床实践,本工作组在《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的基础上,开展指南更新必要性评估与临床问题遴选,确定了需要更新的12个临床问题,并以《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申请立项。参考最新的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基于研究证据的系统检索与客观评价,结合我国中西医临床专家的经验,经过工作组的充分讨论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18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规范应用,从而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复发率、残疾率。
关键词: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循证实践指南;
被引:2
引用
李永华
摘要: <正>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持续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及陆内大型边界断裂的形成(Yin and Harrison,2000).阿尔金断裂系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走滑断裂系统之一(Molnar and Dayem,2010),长1 600 km,由NEE走向的阿尔金左旋断裂和北侧的北阿尔金断裂以及两断裂之间夹持的菱形阿尔金山脉组成(Cowgill et al.,2003).作为青藏高原北缘主控边界,阿尔金断裂系统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对高原地壳变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一种观点认为阿尔金断裂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而北阿尔金断裂表现为逆冲性质为主,左旋走滑量有限,小于30 km(Yue and Liou,1999;Yue et al.,2004).
关键词:
被引:2
引用
王子龙
孟昕
张芷棋
谢雨
孟令越
张秋霞
孔翎宇
摘要: 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末端承重关节,承受着机体自上而下的压力,这导致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诱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表现,对实现科学训练、预防踝关节损伤以及伤后临床康复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方法:于2023年3-9月在苏州大学招募男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健康人群各15名,年龄22-28岁,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下蹲跳试验。采用Vic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两组受试者在下蹲跳起跳阶段、离地瞬间时刻、初始着地时刻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同步采集及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离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膝关节内旋力矩(P=0.020)、更小的踝关节内旋力矩(P=0.009)。(2)落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屈曲角度(P=0.039);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外展角度(P=0.022)、更小的膝关节内翻角度(P=0.010)、更大的膝关节外旋角度(P=0.021)、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04)、更小的踝关节外旋角度(P=0.008)。(3)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44);(4)结果说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在下蹲跳动作中相较于健康人群存在异常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离地与落地瞬间时刻,下肢关节在矢状面和额状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反映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在执行下蹲跳时采用了僵硬的起跳与着陆模式,倾向于将患侧踝关节负荷转移至下肢其他关节,并显示出健侧下肢的代偿现象。因此,检测和纠正异常生物力学特征应该成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康复训练的一部分。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下蹲跳;生物力学;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
被引:2
引用
曾勇涛
郑宏程
那次克道尔吉
热发提尼加提
舒莉
刘旭
陈洪涛
摘要: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关节镜下喙突无隧道悬吊固定与喙突单隧道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术后疗效研究报道较少,两种术式的具体临床疗效及是否存在其他风险有待探索。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TightRope带袢带钢板喙突单隧道固定与喙突无隧道悬吊固定治疗急性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分为2组,喙突单隧道组20例行肩关节镜下喙突单隧道固定,喙突无隧道组25例行肩关节镜下喙突无隧道悬吊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围术期失血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肘肩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喙突无隧道组手术时间较喙突单隧道组更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无显著差异(P> 0.05);(2)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5.29±2.73)个月;(3)喙突单隧道组内比较: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肘肩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 <0.05);喙突无隧道组内比较: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肘肩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 <0.05);两组比较: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喙突无隧道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喙突单隧道组(P <0.05);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肘肩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各评分在对应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4)术中、术后并发症:喙突单隧道组在术中钻取隧道时发生1例喙突皮质破裂骨折,1例在术后3个月出现复位丢失,予以钩钢板+喙肩韧带转位重新复位固定;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中肩锁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未发生再脱位;(5)提示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均具有创伤小、复位和固定可靠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但是与喙突单隧道技术相比,喙突无隧道悬吊固定需要的手术时间更短、短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快且避免了在喙突上建立骨隧道,减少了术中喙突发生医源性骨折的概率,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镜;喙锁韧带;喙突单隧道固定;喙突无髓道悬吊固定;
被引:2
引用
辛国鹏
毛敏
刘信平
马文涛
马杰
张煜
摘要: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B3LYP泛函结合6-31G基组上对二氢杨梅素的分子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以水为溶剂计算二氢杨梅素分子的活性位点以及红外光谱进行分析.静电势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的亲核活性位点位于酚羟基氢原子(H23)附近;而亲电活性位点位于氧原子(O32)及其附近.前线分子轨道研究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都位于酮基氧(O32)和羟基氧(O20)附近,说明这些位点易与亲电试剂反应.而最低空轨道(LUMO)位于碳原子(C12、C13、C14)区域,表明这些区域可与亲核试剂反应.简缩福井函数(f)结果证实了位于C-O-C键中的氧原子的f-值的亲电活性较其他位点氧原子大;而位于C8碳原子的f+值较大,因此该位点亲核活性较强.通过理论计算所得到的二氢杨梅素的红外光谱数据与实验所得到的红外光谱数据相差不大,这就说明理论计算结果是较为可靠的.从而为实验和理论研究二氢杨梅素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密度泛函理论;反应活性位点;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2
引用
吴宏
章誉兴
于黎
摘要: 物种形成研究是人们关于新物种如何产生和维持的思考和探索,是进化生物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物种形成方式、生殖隔离产生过程及其内在遗传机制的探究和揭示,是物种形成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和主要研究内容,也是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中物种多样性现象的关键线索和重要依据。本文聚焦于动物类群,首先介绍了目前人们关于物种概念的不同定义,在此基础上,围绕动物物种形成方式、生殖隔离分子机制等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重要突破进行阐述,并分析了目前动物物种形成相关研究的局限;最后,探讨了今后动物物种形成研究中潜在的新机遇和新突破。
关键词: 物种;物种形成;种间杂交;生殖隔离;基因组;
被引:2
引用
潘宏亮
赵兰香
叶璐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统计核算是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数据要素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然而,国内外理论研究与统计实践尚未对数据要素的统计核算达成共识。基于数据要素内涵及发展态势的研究,从数据基础支撑、数据能力转化和数据行业应用三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份以及三大区域的数据要素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论表明:我国数据要素发展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数据要素总体发展水平、数据行业应用空间分布呈现区域非均衡的发展态势,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论揭示了我国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的演变特征,对实现数据要素深度交互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泰尔指数;核密度;莫兰指数;
被引:2
引用
李甜
任俞桦
高艳萍
苏强
摘要: 背景:阿戈美拉汀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相关精神行为异常。前期研究证实,阿戈美拉汀能够有效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认知行为、海马突触可塑性及脑病理特征,然而阿戈美拉汀能否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仍不清楚。目的:探究阿戈美拉汀对APP/PS1(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改善效应及分子机制。方法:(1)将18只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9)、模型干预组(n=9),将18只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干预组(n=9),模型干预组与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阿戈美拉汀10 mg/(kg·d),连续注射31 d后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行为学实验与海马组织m RNA测序。(2)取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株(HT22)、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 End.3),分别分4组培养:空白组不加入任何药物,药物组加入20μmol/L阿戈美拉汀,模型组加入10μmol/L β-淀粉样蛋白1-42,实验组加入10μmol/L β-淀粉样蛋白1-42+20μmol/L阿戈美拉汀,培养24 h后,免疫印迹检测HT22细胞S416p-tau和S9p-GSK3β的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检测b End.3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模型对照组小鼠的探索开放臂时间与开放臂进入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模型干预组小鼠的探索开放臂时间与开放臂进入次数均多于模型对照组(P <0.05);在强迫游泳测试中,模型对照组小鼠的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模型干预组小鼠的不动时间短于模型对照组(P <0.05);海马组织m RNA测序显示,阿戈美拉汀可以增强APP/PS1小鼠海马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的表达。(2)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模型组HT22细胞S416p-tau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 <0.05),实验组HT22细胞S416p-tau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 <0.05),药物组HT22细胞S9p-GSK3β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 <0.05),实验组HT22细胞S9p-GSK3β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 <0.05),实验组b End.3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 <0.05)。(3)结果表明,阿戈美拉汀可通过促进脑内β-淀粉样蛋白和tau的清除来缓解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阿戈美拉汀;APP/PS1转基因小鼠;焦虑;抑郁;
被引:2
引用
支芳
朱满华
熊伟
林星镇
摘要: 背景:针灸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有效方法,但其机制目前尚未明确。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过程。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与针刺+激动剂组,每组10只。模型组、针刺组及针刺+激动剂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构建L5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造模3 d后,针刺组开始进行针刺治疗(作用于阳陵泉、肾俞、环跳、大肠俞等穴位),针刺+激动剂组造模后第6,12,18天针刺治疗前向L4/L5椎间隙鞘内注射JAK2激动剂香豆霉素A1,针刺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15 d。造模前及造模后3,6,9,12,15,18 d,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造模后18 d,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L5-L6组织形态,RT-PCR检测L5-L6组织JAK2、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5-L6组织JAK2、STAT3、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缩足阈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 <0.05),针刺组大鼠造模后9,12,15,18 d的机械缩足阈值均高于模型组(P <0.05),针刺+激动剂组大鼠造模后9,12,15,18 d的机械缩足阈值均低于针刺组(P <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递质P物质、脑部神经肽Y水平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4种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P <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激动剂组4种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P <0.05);(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腰椎退行性变化明显,针刺组与针刺+激动剂组大鼠腰椎退行性变化减轻,针刺组减轻更明显;(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降低(P <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激动剂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5)结果表明,针刺干预可通过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 JAK2/STAT3信号通路;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性疼痛;机械缩足阈值;炎症反应;
被引:2
引用
葛勤
张瀚月
米振华
邵政
李翔
摘要: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地下水中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来源及潜在人体健康风险尚未完全清楚.对采集的46组地下水进行测试分析,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大同盆地地下水中11种重金属(As、B、Pb、Sb、Tl、Mn、Ba、Cd、Co、Cr和Al)的污染特征和形态分布,结合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厘定地下水中重金属的来源和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1)地下水中As、B、Pb、Sb和Tl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限值,属于重度污染,Mn为轻度污染,重金属平均浓度总体呈现中部>南部>东部>西部的分布规律;(2)As、B、Pb、Sb和Tl主要存在形态分别为HAsO42-(91.71%)、H3BO3(97.61%)、PbCO3(88.08%)、Sb(OH)6-(99.81%)和Tl+(94.84%),pH是影响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3)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为土壤迁移源(Co、Cd和Cr)、工业来源(Al、Pb、Sb和B)、矿区来源(Tl和Mn)及自然来源(Ba和As),其中工业来源占比最大(34%),其次为自然来源(29%)、矿区来源(20%)和土壤迁移来源(18%);(4)重金属特定来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工业活动和自然来源分别是成人(54.68%)和儿童(67.51%)致癌风险的主要来源,As的致癌风险最高.矿区活动是非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成人贡献率56.69%,儿童贡献率56.97%),Tl和As的非致癌风险较高.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同盆地;地下水;重金属;来源解析;健康风险;
被引:2
引用
李鑫
佟岩
曹丰
摘要: 本文立足“逆全球化”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的现实背景,利用2010年至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并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当数字化转型基础较好、劳动力需求较高以及成本加成较低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更为凸显。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机制与经济后果的研究框架,为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找到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企业数字化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全球价值链嵌入;融资约束;生产效率;
被引:2
引用
张怡
王志慧
卢小平
肖培青
赵广举
摘要: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现有长时间序列遥感产品、地形和土壤属性等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计算了2000—2022年黄土高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NEP),分析了NEP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黄土高原2000—2022年NEP平均值为33.44 gC/m2,2022年黄土高原NEP现状水平为39.9 gC/m2,年碳汇总量达到25.40 Tg C。NEP年际变化特征表现为显著上升且逐渐趋于稳定,总体增长速率为0.70 gC/(m2·a),每年增加0.45 Tg C,其中山西省和陕西省贡献最大。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碳汇能力(NEP)和增汇能力(NEP趋势)虽最高,但由于草地面积较大,因此草地碳汇总量和增汇贡献均高于森林。与草地、农田和裸地相比,草地—森灌、农田—林草,裸地—林草等生态修复工程能提升原地表覆盖碳汇能力的83.2%,14.0%和81.1%,且提升增汇能力5.6%,15.8%,127.7%。单一影响因子中,NDVI作为植被生物量指标,是驱动黄土高原生态系统NEP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然而NDVI与降雨、NDVI与土壤容重的交互作用对NEP空间分异以及NEP趋势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结论]结合气候特性和土壤条件的全面考量,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增加植物覆盖度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可有效提升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关键词: 黄土高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地理探测器;影响因素;碳汇;
被引:2
引用
曹贤平
摘要: Sora的推出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工智能进步的标志性事件,凸显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Sora的爆火离不开规模化数据、先进算法和规模化算力,其内在运行机制紧扣文本输入、文本编码、视频生成和视频输出的基本逻辑,在人类社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Sora在技术更迭和运用过程中可能给科技伦理带来诸如冲击人的主体性地位、导致人们认知的混乱性、冲击伦理规则的适用性、冲击数字隐私伦理并造成数字歧视等风险。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技术手段增强Sora的数据筛选力度和敏捷治理效度,防止数据泄露和侵犯隐私,进行伦理设计实现科技伦理与时俱进,辅之必要的教育培训,以此提升全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 Sora;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伦理;
被引:2
引用
杨家伟
刘屈瑶
梁庆国
曹生慧
孙纬宇
吴晓辉
周仁
摘要: 研究高海拔地区特长铁路隧道火灾烟气的变化规律对优化设计特长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高海拔地区复杂的地理位置和使用环境,采用试验方法进行研究较为困难,相关研究较少。依托甘青隧道工程,基于Fire Dynamics Simulator(FDS)开展高海拔地区特长铁路隧道火灾场景数值模拟,通过改变隧道纵向风速大小以及纵向风作用方向,以期获得依托工程发生火灾下的致灾因素以及最佳控烟方案,并与平原地区火灾发生时的致灾因素仿真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火灾烟气扩散速度以及特征高度处最高温度、最高CO浓度均高于平原地区;高海拔地区隧道发生火灾时,施加纵向风较有利,且随着纵向风速增加,顺风侧烟气扩散速度加快,逆风侧逆流长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内可视度是达到危险限值最快、影响最大的致灾因素,且不受风速影响;有无纵向风作用下,隧道一侧均存在低可视度危险区;纵向风越大,烟气扩散速度越快,特征高度处温度越低,对高温烟气扩散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本工程条件下建议加强隧道下坡段风机的设计,并应控制纵向风速≮3 m/s。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铁路隧道;特长隧道;烟气扩散;致灾因素;控烟方案;
被引:2
引用
雷雨
李光辉
王伟胜
何国庆
郭梓暄
摘要: “双碳”战略下,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并网接口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迅速。跟网型(grid-following,GFL)和构网型(grid-forming,GFM)作为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两种控制方式,其并网宽频振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基于阻抗模型和Nyquist稳定判据对比GFM和GFL阻抗特性差异与振荡风险。由于GFM和GFL具有多控制回路,且二者在不同频段阻抗特性差异来源和主导因素仍未明确,特别是同步环节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亟需深入研究。此外,GFM并网实现GFL并网宽频振荡抑制的作用机理仍有待分析。该文首先对GFL和GFM不同频段阻抗特性进行对比,定量分析同步环节在阻抗特性中的角色和作用,揭示了决定二者不同频段阻抗特性差异的主导因素;然后,建立GFL和GFM并网的三端口稳定性判据,分析GFM并网实现GFL并网宽频振荡抑制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控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开展GFL和GFM并网实验,验证该文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新能源;跟网型;构网型;同步环节;阻抗特性;宽频振荡;
被引:2
引用
南国君
王敏
都海波
谢枫
许水清
摘要: 面向电力自动化领域,针对在遥感影像关键地物信息提取过程中,地物类别分布不均衡和不同域场景风格差异较大带来提取效果一般的问题,采用一种改进Deeplabv 3+语义分割网络.首先,在主干网络ResNet 101中使用IBN模块,用于增强模型对风格差异较大的遥感影像的泛化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分割精度,在网络中加入SE模块,加强重要的通道信息,缓解信息丢失问题;然后,损失函数使用Dice+Focal的联合损失函数, Dice Loss损失函数可缓解类别分布不均衡对小目标提取的影响, Focal Loss损失函数不仅可以使得模型更关注分类困难的目标,还可以改善Dice Loss造成的网络训练的不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改进Deeplabv 3+与原Deeplabv 3+模型相比,将F 1-Score提高了7.78%,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提高了5.78%;与其他主流语义分割模型(包括FCN、UNet、SegNet)相比,所提出改进Deeplabv 3+在地物提取中实现了更好的分割精度.
关键词: 语义分割;Deeplabv 3+;IBN模型;遥感影像;损失函数;地物提取;
被引:2
引用
徐长赓
李彦明
刘子翔
刘成良
摘要: 为了提高水稻直播机自动作业时路径跟踪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非线性滑模面和改进快速变幂次趋近率的滑模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Frenet坐标系下直播机的路径跟踪运动学模型;然后,为保证路径跟踪过程中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全局收敛,采用双曲正切函数设计滑模面;最后,在快速幂次趋近率的基础上设计了变指数幂次项,提高了系统趋近速度并有效抑制了抖振。在Simulink上搭建模型并进行仿真,与基于快速幂次趋近率和指数趋近率的滑模控制方法相比,本文改进滑模控制方法的路径跟踪误差收敛时间最短并且无抖振现象发生。直播机采用改进算法以0.8 m/s的速度在水田实际自动作业时,横向偏差和航向偏差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6 9 m和1.099 9°,均方差为0.021 5 m和1.499 2°,提高了路径跟踪的精度和稳定性,满足了实际作业需求。
关键词: 水稻直播机;路径跟踪;滑模控制;趋近率;
被引:2
引用
马驰
王宁
陈拥
魏志晗
刘逢纪
朴成哲
摘要: 背景: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矫正精准度高等优点。但之前报道的截骨导板对周围软组织破坏严重、锁定钢板位置不当等问题依旧明显。目的:探究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结合定制钢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例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3D组和常规组,每组10例。3D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结合定制钢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常规组进行常规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术前和术后髋膝踝角、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后倾角以及计划矫正角度与实际矫正角度的差值,术前和术后1,3,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另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3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2)两组患者的术后髋膝踝角、胫骨近端内侧角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胫骨后倾角无明显改变;3D组术后髋膝踝角、胫骨近端内侧角及胫骨后倾角与术前计划值分别相差(-0.22±0.72)°、(-0.20±0.73)°和(0.23±0.37)°,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D组计划矫正度数与实际矫正度数的差值较常规组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均逐步升高(P<0.001);3D组术后1,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1个月的Lysholm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5)上述结果说明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结合定制钢板辅助和常规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并且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可精准实现术前规划。
关键词: 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定制钢板;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膝骨关节炎;
被引:2
引用
张夏恒
摘要: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丰富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全面深化改革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熟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理论逻辑看,全面深化改革概念历经从改革与开放到改革开放,从全面改革到深化改革,再从全面改革、深化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演化,全面深化改革以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理论支撑。从现实逻辑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且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中国改革面临的诸多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选择,要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作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抓手与工作重心。
关键词: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被引:2
引用
周宗昊
罗思阳
陈佳文
陈光能
冯红超
摘要: 背景:下颌骨骨折在坚强内固定后的愈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接骨板的材料、骨折部位以及患者骨密度等,然而,目前对于不同骨质下下颌骨骨折固定稳定性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缺乏科学的依据。目的: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生物可吸收板和微型钛板固定不同骨质条件下颌骨骨折的稳定性。方法:根据ZARB和LEKHOLM提出的骨质分类方法,分别建立Ⅰ-Ⅳ类下颌骨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每类骨质条件下分别模拟下颌骨正中、体部和下颌角3个部位的骨折模型,采用生物可吸收板(或微型钛板)对上述骨折进行内固定,模拟健侧咬合状态,利用有限元分析骨折段的相对位移与内固定物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随着骨质等级的增加,内固定物的最大应力值基本呈逐渐增加趋势,微型钛板组、生物可吸收板组下颌体部Ⅳ类骨质下的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值最高,分别为382.74,96.11 MPa;在相同骨质条件下,钛板组各部位骨折模型的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值均高于生物可吸收板组。(2)对于Ⅲ和Ⅳ类下颌骨正中部骨折,微型钛板组、可吸收板固定组骨折断端位移较大,超过了骨愈合极限值(大于150μm);对于Ⅳ类骨质下颌骨体部骨折,生物可吸收板组骨折断端位移超过了愈合极限值,微型钛板组骨折断端位移接近愈合极限值;在相同骨质条件与骨折部位下,微型钛板组骨折断端位移要小于生物可吸收板组。(3)结果显示,两种内固定物的强度和刚度均足以支持Ⅰ-Ⅳ类骨质下颌骨3种部位骨折的骨愈合,并且生物可吸收板的固定稳定性与微型钛板几乎相同,可以提供骨折早期的愈合条件。在治疗下颌骨骨折时应将下颌骨骨质类型纳入考虑因素,下颌骨骨质等级越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越差,术后更易发生骨愈合不良等并发症。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板;微型钛板;三维有限元分析;下颌骨骨折;固定方法;骨质;
被引:2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