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34
|
作者
刘红光 [1 ,2 ]
刘卫东 [1 ,2 ]
范晓梅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贸易; 碳排放; 碳泄露;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研究对外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可以分清我国碳排放的来源,有利于我国合理制定碳减排政策和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当前有关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大多没有处理好加工贸易这一重要因素。本文在理清区域间相互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复杂关系基础上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模型,构建了两区域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联系模型,将直接排放分解为消费、投资、出口三大最终需求的完全排放,并将进口避免的国内排放分解为进口消费、进口投资、加工贸易等部分,最终明晰了区域间贸易产生的隐含碳排放转移问题,并以中国为例进行计算说明。结论认为:中国出口加工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和基础原材料工业比例偏高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中国碳排放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导致的净出口碳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强。
引用
收藏
页码:590 / 60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中国钢铁产品国际贸易流与碳排放跨境转移
    张晓平
    王兆红
    孙磊
    [J]. 地理研究, 2010, 29 (09) : 1650 - 1658
  •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
    刘卫东
    张雷
    王礼茂
    赵建安
    马丽
    唐志鹏
    高菠阳
    余金艳
    [J]. 地理研究, 2010, 29 (05) : 778 - 788
  • [3]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研究
    朱启荣
    [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1) : 55 - 64
  • [4] 基于最终需求的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研究
    魏本勇
    方修琦
    王媛
    张学珍
    杨会民
    [J]. 地理科学, 2009, 29 (05) : 634 - 640
  • [5]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刘红光
    刘卫东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2) : 285 - 292
  • [6] 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
    张晓平
    [J].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 234 - 242
  • [7] 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其应用分析
    齐舒畅
    王飞
    张亚雄
    [J]. 统计研究, 2008, (05) : 79 - 83
  • [8]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
    秦大河
    [J]. 科技导报, 2008, (07) : 3 - 3
  • [9]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
    张雷
    [J]. 地理研究, 2006, (01) : 1 - 9
  • [10] A review of recent multi-region input–output models used for consumption-based emission and resource accounting[J] . Thomas Wiedmann.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