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品国际贸易流与碳排放跨境转移

被引:9
|
作者
张晓平 [1 ]
王兆红 [1 ]
孙磊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钢铁产品; 产业内贸易; 碳排放; 能源消费;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31 []; F05 [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2 ; 020205 ;
摘要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终要落实到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尤其是通过国际商品贸易转移的碳排放是在国家间分配排放配额时必须考虑的指标。基于中国钢铁产品国际贸易流的分析表明,中国在国际钢铁产品贸易中处于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低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钢铁产品多为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强度大的初级产品。由于我国进出口钢铁产品在附加价值和能源消耗强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中国钢铁产品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使大量CO2排放责任向中国净转移。我国学者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谈判、国际规则的制订中,从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层面合理界定中国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的责任,力争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确保中国的经济贸易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650 / 16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8)
  • [2] 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
    张晓平
    [J].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 234 - 242
  • [3]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
    刘强
    庄幸
    姜克隽
    韩文科
    [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8) : 46 - 55
  • [4] 应对国际CO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
    刘燕华
    葛全胜
    何凡能
    程邦波
    [J]. 地理学报, 2008, (07) : 675 - 682
  • [5] 典型钢铁生产流程的环境负荷分析
    杜涛
    蔡九菊
    [J]. 中国冶金, 2006, (12) : 38 - 41
  • [6] 钢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
    杨晓东
    张玲
    [J]. 钢铁, 2003, (07) : 65 - 69
  • [7] 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 王鹏.复旦大学. 2007
  • [8] 温室气体排放科学评价与减排政策[M]. 科学出版社 , 张志强, 2009
  • [9] 低碳经济论[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张坤民, 2008
  • [10] Trading away damage: Quantifying environmental leakage through consumption-based, life-cycle analysis[J] . D. Asher Ghertner,Matthias Fripp.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