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权交易机制是否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439
|
作者
任胜钢 [1 ]
郑晶晶 [1 ]
刘东华 [1 ]
陈晓红 [1 ]
机构
[1] 中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制度; 全要素生产率; 波特假说; 双重差分; 三重差分;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9.05.001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20204 ; 1201 ;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试点地区的SO减排和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年度效应滞后两年后逐年递增。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两条途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对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加敏感;从环境执法力度看,环境执法力度越高的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越大。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规制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