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幸福成长:设计支持数字韧性构建的学习空间

被引:21
|
作者
沈书生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数字韧性; 数字韧性构建; 幸福成长; 学习空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数字韧性"与"幸福成长"是一对孪生术语。当前研究总是将这两个术语放到一起进行讨论,但并未区分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譬如有研究将个体的"瞬时性幸福"等同于"幸福",这就造成了以个体的"瞬时幸福感"代替个体韧性大小的现象。个体的数字韧性与个体幸福存在着紧密联系,有许多共同点,但两者在主要内涵、外在表现、测量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同点。从人与空间的视角理解数字韧性,可以发现,数字韧性是个体在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元素养,是个体在与充满数字元素的外部空间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具有融技术、去对象、弱结构、再平衡等特征。具备了数字韧性的个体,就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以"瞬时性幸福"作为点缀,建立终其一生的"延时性幸福"。现代学校需要建立新的学习空间思维观、设计观、应用观和文化观,合理纳入技术元素,创设具有"有限危机"的学习场景,满足未来社会对于个体数字韧性的动态需求,提供培育土壤,以协同发展的理念,促进个体数字韧性的持续构建。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数字韧性教育:赋能学生在日益复杂世界中幸福成长
    祝智庭
    沈书生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 32 (04) : 3 - 10
  • [2] 学习新生态:构建信息化学习力[J]. 沈书生.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1)
  • [3]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冯建军
    [J]. 思想理论教育, 2006, (21) : 25 - 29
  • [4] 心血管活动调节中内啡肽的作用
    林树新
    范谨之
    王正洪
    游思隽
    [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85, (02) - 175
  • [5] 未来教育重塑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尚俊杰, 2019
  • [6] 德性与教化[M]. 湖南大学出版社 , 金生鈜著, 2003
  • [7] Resilience Management i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a Working Hypothesis for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J] . Brian Walker,Stephen R. Carpenter,John M. Anderies,Nick Abel,Graeme Cumming,Marco A. Janssen,Louis Lebel,Jon Norberg,Garry D. Peterson,Rusty Pritchard. Ecology and Society . 2002 (1)
  • [8] Building Resilience Wellbeing Tips .2 NewportWildman. https://www.newportwildman.com.au/newsletters/building-resilience-wellbeing-tips . 2020
  • [9] The Wellbeing and Resilience Paradox .2 Mguni,N,Bacon,N,B rown,J. F. https://youngfound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12/10/The-Wellbeing-and-Resilience-Paradox.pdf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