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韧性教育:赋能学生在日益复杂世界中幸福成长

被引:35
|
作者
祝智庭 [1 ]
沈书生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数字韧性教育; 韧性思维; 数字韧性; 核心素质; 幸福成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2020年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发生以后,世界经济论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纲领提出,数字韧性教育必须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进行未来必须的生命技能教育。"韧性"是一个生态学领域的概念,指向描述复杂的生态系统在适应外部变化的过程中具有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基于"韧性视角",将韧性思维引入到社会、家庭与人的发展成长之中,韧性思维逐步成为了赋能人的幸福成长的基本思维。在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下,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体在利用互联网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都会相应地增大,因此需要数字韧性教育。这里的"数字韧性"是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空间的能力,强调的是个体适应技术环境所需要具备的健康生活范式与高幸福指数。数字韧性成为当代人所具有的综合素养体系中的基础素养,表现出"元素养"属性。目前我国数字化背景下的学习新常态,使得学习行为与数字化之间变得密不可分。数字韧性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意义不谋而合。数字韧性教育,就是要经过设计变化的学习空间与适度的干预机制,引导学生从学习的个体自我性过渡到生活的社会复杂性,提升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品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世界。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城市综合防灾中的韧性思维与非工程防灾策略
    王峤
    曾坚
    臧鑫宇
    [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 (06) : 532 - 538
  • [2] 韧性思维引导下的海绵城市规划策略研究
    赵志庆
    武中阳
    王作为
    [J]. 北京规划建设, 2018, (02) : 34 - 39
  • [3] 构建学习力:教育技术实践新视角
    沈书生
    杨欢
    [J]. 电化教育研究, 2009, (06) : 13 - 16
  • [4]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胡月琴
    甘怡群
    [J]. 心理学报, 2008, (08) : 902 - 912
  • [5] 心理韧性研究综述
    李海垒
    张文新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 149 - 152
  • [6] Positive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lassroom interventions[J] . Martin E. P. Seligman,Randal M. Ernst,Jane Gillham,Karen Reivich,Mark Linkins.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 2009 (3)
  • [7] Resilience: The emergence of a perspective for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analyses[J] . Carl Folke.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2006 (3)
  • [8] Freshwater for resilience: a shift in thinking[J] . Folke Carl.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 2003 (1440)
  • [9] 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J] . C S Holling.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