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1980-2016年气候变化对湖南省农业产量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冯琳
[1
]
庞玉亭
[1
]
钟琪
[1
]
张斌斌
[1
]
陈哲祺
[1
]
王铜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产量;
多元线性回归;
湖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2.5 [气候与作物生长];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90101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响应程度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基于湖南省官方发布的1980—2016年气象和农业数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南省气候、产量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因素对高、中、低产区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0—2016年,湖南省年均气温以0.39℃/10a的速率显著上升,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日照时数有所减少,但趋势不显著。气温、降水、日照普遍存在突变现象。②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均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大小顺序为:玉米(0.122 t/hm2/a)>大豆(0.040 t/hm2/a)>小麦(0.039 t/hm2/a)>稻谷(0.028 t/hm2/a)。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分别有0、9、19、11个气候丰年,1、5、2、4个气候歉年。③年均气温对中产区稻谷的气候产量有显著负效应。年均降水量对低产区稻谷、小麦的气候产量有显著负效应。年均日照时数对中产区玉米的气候产量,以及低产区稻谷、小麦、玉米的气候产量均有显著正效应。建议高产区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中低产区可引进和培育耐高温、耐涝的稻谷、小麦、玉米新品种,并适当调整播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82 / 59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