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温度变化中自然变率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基于耦合气候模式的归因模拟

被引:9
|
作者
满文敏 [1 ,2 ]
周天军 [1 ]
张丽霞 [1 ,2 ]
吴波 [1 ]
张洁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20世纪气温变化; 自然变率; 人为因素; 归因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l对近百年气温变化的模拟,讨论了自然变率和人为因素对20世纪全球变暖的相对贡献.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为因子的共同强迫作用下,耦合模式能够合理再现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随时间的演变;仅在自然因子作用下,模式不能再现1970年以后的全球变暖.自然因素对20世纪第一次变暖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温室气体是20世纪后期变暖的主要原因.在这一定性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对近百年变化中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对贡献做定量的归因分析,结果表明,除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外,人为因素对近百年的增暖起决定性作用.对全球、半球及大陆尺度而言,外强迫可以解释平均气温变化的70%以上,而内部变率贡献较小;但对于区域尺度而言,多数地区内部变率的贡献大于外强迫,区域尺度气温变化的机制较全球、半球尺度要复杂.对中国地区而言,20世纪早期的气温变化受自然变率影响,但20世纪后期的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的结果.中国东部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表明,自然因素对近50年及近百年中国地区的变暖趋势贡献较小.在自然和人为因子共同作用下,模式能够再现近50年中国东部气温变化冬春两季增暖的特征、但没有模拟出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的降温趋势;自然因子试验的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对该区域的变冷有贡献,但模式无法再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8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l模拟的20世纪气温变化
    满文敏
    周天军
    张洁
    吴波
    [J]. 气象学报, 2011, 69 (04) : 644 - 654
  • [2] 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周天军
    满文敏
    张洁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5) : 469 - 476
  • [3] 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三维特征的研究进展
    宇如聪
    周天军
    李建
    辛晓歌
    [J]. 大气科学, 2008, (04) : 893 - 905
  • [4] 气候变化的归因和预估模拟研究
    周天军
    李立娟
    李红梅
    包庆
    [J]. 大气科学, 2008, (04) : 906 - 922
  • [5] 外强迫因子对20世纪全球变暖的综合影响
    李立娟
    王斌
    周天军
    [J]. 科学通报, 2007, (15) : 1820 - 1825
  • [6]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濮冰
    闻新宇
    王绍武
    朱锦红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5) : 456 - 467
  • [7]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任国玉
    郭军
    徐铭志
    初子莹
    张莉
    邹旭凯
    李庆祥
    刘小宁
    [J]. 气象学报, 2005, (06) : 942 - 956
  • [8] 卑尔根气候模式中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与年际变率的气候影响
    周天军
    Helge DRANGE
    [J]. 大气科学, 2005, (02) : 167 - 177
  • [9]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中热盐环流对大气强迫的响应
    周天军
    [J]. 气象学报, 2003, (02) : 164 - 179
  • [10]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研究:科学界的一个新课题
    周天军
    王绍武
    张学洪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 654 - 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