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被引:21
|
作者
濮冰
闻新宇
王绍武
朱锦红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2] USA
[3] University of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4]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100871
[5] 北京100871Illinois State Water Survey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基本模态; 诊断; 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3.3 [地面温度变化];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重建了中国东部71个站1880—2004年四季气温距平序列。通过EOF分析发现了中国气温变化的2种最基本的模态:东部一致变化和关内关外相反变化。这2种模态不随季节变化,而且在不同时期也是稳定的。通过研究这2种模态与变暖趋势的关系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一模态在该时期持续的正位相增强造成的;而20世纪20~40年代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二模态所呈现的正位相所造成的。此外,我们检验了这2种模态在大气环流模式(CAM)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21年(模式中1880—2000年)的集合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现第一模态的变化,而第二模态则仅在冬季表现明显。最后,以冬季为例,利用1880—2004年重建及观测的500 hPa高度场资料,通过合成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这2种模态的环流机制:第一模态正位相对应纬向环流增强,表现在地面气温分布上为东部一致变暖。而负位相则对应东亚大槽加深,东部地区一致变冷。第二模态正位相对应的环流分布则为从东亚北部到阿留申为负距平,东亚到北太平洋中纬度为正距平;对应地面气温分布为关内变暖关外变冷。负位相时环流分布基本相反。这样的环流机制得到了模式研究的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456 / 46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20世纪中国气候变暖的归因分析
    周天军
    赵宗慈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1) : 28 - 31
  • [2]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唐国利
    任国玉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 791 - 798
  • [3]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任国玉
    徐铭志
    初子莹
    郭军
    李庆祥
    刘小宁
    王颖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 717 - 727
  • [4]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任国玉
    初子莹
    周雅清
    徐铭志
    王颖
    唐国利
    翟盘茂
    邵雪梅
    张爱英
    陈正洪
    郭军
    刘洪滨
    周江兴
    赵宗慈
    张莉
    白虎志
    刘学峰
    唐红玉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 701 - 716
  • [5]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任国玉
    郭军
    徐铭志
    初子莹
    张莉
    邹旭凯
    李庆祥
    刘小宁
    [J]. 气象学报, 2005, (06) : 942 - 956
  • [6]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郭志梅
    缪启龙
    李雄
    [J]. 地理科学, 2005, (04) : 66 - 72
  • [7] 1951~2002年中国东、西部地区地面气温变化对比
    唐红玉
    翟盘茂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 526 - 534
  • [8] 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左洪超
    吕世华
    胡隐樵
    [J]. 高原气象, 2004, (02) : 238 - 244
  • [9] 我国秋季降水、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
    谌芸
    施能
    [J]. 大气科学学报, 2003, (05) : 622 - 630
  • [10] 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王馥棠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6) : 755 - 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