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技术进步水平的估算——从中性技术进步到体现式技术进步

被引:27
|
作者
王玺 [1 ]
张勇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体现式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 改进后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 前沿函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关于中国技术进步的争议集中于中国是否存在技术进步以及中国技术进步的具体性质,但是不同的研究对于中国技术进步的估算结果差异高达数倍,原因是对技术进步的界定和认识不清,同时国外成熟的模型对假设前提和数据样本可靠性要求相当高,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基于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在对要素进行有效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改进后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较全面的反映并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性质。中国存在技术进步,但是这种技术进步主要是以引进技术和设备为主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相对而言以研发为主的一般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不足。尽管这种技术进步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但是要实现经济赶超,中国必须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林毅夫
    任若恩
    [J]. 经济研究, 2007, (08) : 4 - 12
  • [2]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易纲
    樊纲
    李岩
    [J]. 经济研究, 2003, (08) : 13 - 20
  • [3] 中国国营工业与集体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比较
    谢千里
    罗斯基
    郑玉歆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0, (08) : 22 - 31
  • [4]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 2007
  • [5]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著, 1999
  • [6]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J] . G. E. Battese,T. J. Coelli.Empirical Economics . 1995 (2)
  • [7] The Miracle That Did Happen:Understand-ing East Asi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Bhagwati J. Cornell University on the Occasion of Conference on Government and Market : The Relevance of the Taiwanese Performance to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olicy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