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博士论文的价值危机:知识、技术与权力

被引:8
|
作者
岳英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哲学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 原创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3.8 [学位论文];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博士学位诞生于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自那时起博士论文就成为获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原创性知识贡献是评判论文质量的首要标准,这种以博士论文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博士生教育却面临众多质疑。首先,博士生教育的目的已经由培养学术精英转而培养知识工人,博士论文由原创性知识贡献的载体转向一种研究能力或职业技能训练的工具。其次,由于原创性概念自身的模糊性,具体指标呈现泛化的趋势,对于博士论文的评价已由过往对于知识发现的推崇转为更看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而理想的定义与现实的评价存在较大偏差,导师和同行评审专家也不再将原创性作为评判论文质量的主要标准;同时,不同学科对原创性的理解也存在不可通约性。再次,博士论文形式的多样性迎合了大学文化、学科传统和学位类型多元化的趋势,但可能也损害了博士学位代表最高学术水平的文凭信号功能。这些实践或技术层面变革的背后是博士生教育理念及其知识价值的嬗变,更进一步说是高校、国家和市场等力量的相互博弈。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4 +18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