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PET/CT影像技术对不同证型肝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应用分析

被引:6
|
作者
李学飞 [1 ]
机构
[1] 甘肃省中医院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肝; 血瘀成毒证; 湿痰化毒证; 诊断; PET/C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0.44 [放射线、同位素诊断];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105 ; 100214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式PET/CT影像技术在不同证型肝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ET/CT扫描仪对156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血瘀成毒证65例、湿痰化毒证92例)行全身扫描,运用滤波反投影(FBP)2D有序子集迭代法(OS-EM)重建图像,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得到横断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的融合图像。采用MSCT增强检查方法做全肝平扫,然后做螺旋CT肝脏3期增强扫描。采用双盲法、肝脏PET图像分级标准及小肝癌CT诊断标准进行图像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曲线。结果:;F-FDGPET/CT对湿痰化毒证肝肿瘤的检出率为71.7%,对于小肝癌的检出率较低;;F-FDGPET/CT对血瘀成毒证肝肿瘤的检出率为96.8%,较湿痰化毒证的敏感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证型中超过3厘米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DGPET/CT对血瘀成毒证肝癌的检出率为68.42%。SUVmax分级在两种证型小肝癌术后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PET/CT采集图像后再行诊断部位的CT增强扫描,可获得明确诊断意义的CT图像。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175例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BCLC分期相关性研究
    欧杰
    陈闯
    诸佳瑜
    林恒红
    胡利荣
    徐望
    [J]. 西部中医药, 2017, 30 (07) : 71 - 73
  • [2] 新型PET/CT分子影像动力学建模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刘丽
    郁春景
    陆锐
    张凤娟
    万卫星
    [J]. 中国数字医学, 2015, 10 (04) : 5 - 8
  • [3] 中国2003-2007年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
    陈建国
    陈万青
    张思维
    郑荣寿
    朱健
    张永辉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06) : 547 - 553
  • [4] 重视肝癌的病因和预防
    杨秉辉
    张博恒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2, (04) : 253 - 255
  • [5] 超声造影在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射频消融治疗之中的应用
    戴新
    李为民
    于立宝
    赵洪强
    [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 24 (02) : 91 - 93
  • [7] 经PET-CT检测胃肠道18F-FDG高摄取的内镜分析
    张召珍
    贺益萍
    沈俊
    [J]. 中国癌症杂志, 2009, 19 (11) : 842 - 845
  • [8] 外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陈孝平, 2013
  • [9] 医学影像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吴恩惠主编, 2003
  • [10] Contrast between hypervascularized liver lesions and hepatic parenchyma: early dynamic PET versus contrast-enhanced CT[J] . Martin Freesmeyer,Thomas Winkens,Jan-Henning Schierz.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 . 201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