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过程与机理

被引:53
|
作者
方修琦 [1 ,2 ]
郑景云 [2 ]
葛全胜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历史时期; 气候变化影响; 中国;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40121.014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5 ; 0706 ; 070601 ; 1203 ;
摘要
基于现代全球变化研究中关于脆弱性和粮食安全的概念,把历史时期的粮食安全分解为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粮食消费安全3个层次,以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水平为起点,分析气候变化-农(牧)业收成-食物的人均供给量-饥民-社会稳定性的驱动-响应链中的关键过程,指出气候变化影响的驱动-响应关系不能归结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诸如耕地、人口、政策、外来势力都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起着放大或抑制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91 / 12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18~19世纪之交华北平原气候转冷的社会影响及其发生机制
    方修琦
    萧凌波
    魏柱灯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05) : 825 - 838
  • [2] 过去2000年冷暖变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暖期
    葛全胜
    刘健
    方修琦
    杨保
    郝志新
    邵雪梅
    郑景云
    [J]. 地理学报, 2013, 68 (05) : 579 - 592
  • [3] 陇中和鲁西南乡村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感知研究
    常跟应
    李曼
    黄夫朋
    [J]. 地理科学, 2011, 31 (06) : 708 - 714
  • [4] Comment on "On linking climate to Chinese dynastic change: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onsoonal rain"[J]. EDWARDS R Lawrence,HAUG Gerald H.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32)
  • [5] Reply to the comment of Cheng et al[J]. KU Teh-Lu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32)
  • [6] On linking climate to Chinese dynastic chang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onsoonal rain[J]. ZHANG DeEr1, LI Hong-Chun2,3, KU Teh-Lung2,4 & LU LongHua5 1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 Research Center of Ocean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Cheng-Kung University, Tainan 70101, Taiwan, China;3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China, Chongqing 400715, China;4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
  • [7] 中国东北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经济学解释
    云雅如
    方修琦
    田青
    [J]. 地理学报, 2009, 64 (06) : 687 - 692
  • [8] 极端气候事件-移民开垦-政策管理的互动——1661~1680年东北移民开垦对华北水旱灾的异地响应
    方修琦
    叶瑜
    曾早早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6, (07) : 680 - 688
  • [9] 全球环境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刘燕华
    葛全胜
    方修琦
    张雪芹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4) : 346 - 351
  • [10] Climate change, social unrest and dynastic transition in ancient China[J]. JIM Chiyung,LEE Fu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