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
被引:60
|作者:
徐勇
[1
]
汤青
[1
]
樊杰
[1
]
刘若梅
[2
]
周艺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3]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可利用土地资源;
指标项;
算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测算和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即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在重点阐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涵义、功能、重要因素参数选择以及算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DEM)、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国土部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测算和评价了2005年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28.54×104km2,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01%;全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为0.34亩/人,其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相对集中于东北、华北北部、西北以及黄河中游地区,低值区成片集中于青藏高原和中、东部人口密集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223 / 1232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