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被引:654
|
作者
樊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关键词
地域功能;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发展; 空间均衡; 空间管治; 空间规划; 区域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2 [];
学科分类号
0705 ;
摘要
主体功能区划是构筑我国有序区域发展格局的依据,对经济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出了紧迫的需求。在分析地域功能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型,认为标识任何区域综合发展状态的人均水平值趋于大体相等。基于该结论,阐释了功能区形成应有利于实现空间均衡正向(差距缩小)演变过程,空间均衡的前提是资源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探讨了地域功能演替对空间均衡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区划方案效益最大化是同区域如何划分和对地域功能随时间变化的正确把握程度相关的。进而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开发”与“保护”双重功能的复合、指标体系选择、时空属性相关问题的科学基础。探讨了通过立体流和立体空间均衡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目标的合理性。并从法律、规划和政策构成的空间管治制度安排层面,对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实施和协调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