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I对附件囊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22
|
作者
彭晓澜
陈婷婷
尚祥
陈秋雁
吴富淋
魏鼎泰
机构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附件疾病; 囊肿; 肿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5.2 [核磁共振成像]; R737.3 [女性生殖器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3.0 T MRI对附件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囊性成熟型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及卵巢癌等常见附件病变误诊的原因。材料与方法搜集12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盆腔附件区囊实性病变,对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造成误诊的原因。结果良性病变84例,交界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6例。MRI定性准确104例(83.2%),21例误诊(16.8%)。16例恶性病变中13例的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相符,3例MRI分期较病理分期偏轻。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25×10-3 mm/s、1.081×10-3 mm/s、0.928×10-3 mm/s,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附件良性和恶性(特别是交界性)囊实性病变在MRI表现上有一定的重叠,但总体来说3.0 T MRI对附件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部分病变在MRI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误诊病例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12 / 5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1] 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on staging and follow-up of ovarian cancer .2 Javitt Marcia C.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 JACR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