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隐私保护

被引:111
|
作者
郑志峰 [1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私保护; 个人信息; 算法; 大数据;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9.02.005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伴随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一个"万物互联、人人在线、事事算法"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越智能就越依赖数据的喂养和算法的支持,由此引发严重的隐私危机。一方面,人工智能极大地增强了隐私入侵的能力,带来了更多的隐私获取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侵害隐私的行为极具迷惑性,造成的损害后果更加严重。对此,传统隐私保护法律框架显得捉襟见肘,既无法有效保护人们的隐私,也难以充分发挥个人信息的利用价值,而欧盟最新的《一般数据保护法》则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新挑战,我国应当完善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重视隐私保护的技术路径,探索隐私保护的市场机制,确立隐私保护的伦理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