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的被遗忘权研究

被引:116
|
作者
郑志峰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比较私法研究中心
[2]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被遗忘权; 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 言论自由;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5.06.006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全球化的帮助下,记忆成为常态,遗忘却成为例外,互联网"永久记忆"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欧盟提出被遗忘权显得务实而又必要。被遗忘权根植于欧盟现有的数据保护框架,又融入数字时代的背景,但本质上并非一项新的权利。美国在被遗忘权问题上与欧盟分歧巨大,认为欧盟被遗忘权与美国言论自由的基本价值格格不入,其背后反映的是两者对待个人隐私保护的差异。实践中,被遗忘权也面临诸多难题,包括被遗忘权的效力内容和范围的界定、公共人物等特殊主体的考量、申请审查制度的构建、通知义务的配置等。网络全球化让被遗忘权超越地理界限,成为各国亟须应对的难题。作为互联网发展大国,我国应积极回应,在借鉴欧盟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合理界定、科学定位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
    杨立新
    韩煦
    [J]. 法律适用, 2015, (02) : 24 - 34
  • [2] 数字遗忘权的由来、本质及争议[N]. 郑文明.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 (B01)
  • [3] 英媒谴责谷歌滥用“被遗忘权”[N]. 李立娟.法制日报. 2014 (009)
  • [4] “被遗忘权”背后的法律博弈[N]. 陈昶屹.北京日报. 2014 (014)
  • [5] 人格权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12
  • [6] The Two Western Cultures of Privacy: Dignity versus Liberty[J] . The Yale Law Journal . 2004 (6)
  • [7] Examined Lives: Informational Privacy and the Subject as Object[J] . Stanford Law Review . 2000 (5)
  • [8] The Marketplace of Ideas: A Legitimizing Myth[J] . Duke Law Journal . 1984 (1)
  • [9] US Lobbyists Face Off with EU on Data Privacy Proposal .2 Ella Ornstein. . 1720
  • [10] Update on Our Response to the European Google Judgment .2 David Smith. the Guardian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