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教育哲学思考

被引:44
|
作者
张刚要 [1 ]
梁青青 [1 ]
机构
[1]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思想; 主体; 知识; 交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人工智能对构成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主体、交往、知识等等都有自己的理解与重构。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对"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哲学假定进行了"拆卸",使得教育主体(人)"降格"成了客体,教育客体(物)"升格"成了主体。人工智能所建构的"人与非人的交往"因遭遇到"理解难题"而行走在教育交往的"模糊地带",致使学生极有可能丧失自我,变得和机器一样机械,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终将消磨殆尽。人工智能参与知识生产的逻辑是一种基于知识库和逻辑规则(算法)的"计算与表征"系统,虽然这为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提供了支持,但依旧没有摆脱"客观主义"的窠臼,甚至还隐藏着潜在的教育危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