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岩石相划分

被引:34
|
作者
张昌民 [1 ]
王绪龙 [2 ]
朱锐 [1 ]
瞿建华 [2 ]
潘进 [1 ]
安志渊 [2 ]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岩石相; 岩石相分类; 岩石相命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6 [岩相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发育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粒沉积复杂地层,前人对其岩石相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依然存在岩石相分类过于粗化、岩石相与沉积微相联系不够密切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运用少量的岩石相类型,难以表达不同微相中岩石相的组合规律,也难以区分相似沉积微相的岩石相特征及其组合的差异性。在系统描述玛湖凹陷77口取心井的岩性、颜色、沉积构造、分选性、磨圆度、定向性、支撑方式、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最大粒径、平均粒径、含油性和砾石成分等13种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岩石相分类方案,以岩石的沉积构造、颜色、粒度和支撑方式等4种属性为主,进行岩石相分类命名。运用新的岩石相分类方案,在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岩心中识别出了227种岩石相类型,其中砾质岩岩相153种,砂质岩岩相58种,泥质岩岩相16种,这一方法较好地反映了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岩石相的多样性,为准确描述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学特征奠定了基础,为精细判别沉积相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06 / 6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1] 油藏描述论文集[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郭甲世等著, 1996
  • [12] Depositional controls on mixed carbonate–siliciclastic cycles and sequences on gently inclined shelf profiles[J] . Michael Zeller,Klaas Verwer,Gregor P. Eberli,Jose Luis Massaferro,Ernesto Schwarz,Luis Spalletti.Sedimentology . 2015 (7)
  • [13] A combined study of radar facies, lithofacies and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an alpine alluvial fan (Illgraben fan, Switzerland)[J] . Daniel Franke,Jens Hornung,Matthias Hinderer.Sedimentology . 2015 (1)
  • [14] Neoglacial (<3000 years) till and flutes at Saskatchewan Glacier, Canadian Rocky Mountains, formed by subglacial deformation of a soft bed[J] . Nick Eyles,Joe. I. Boyce,Niko Putkinen.Sedimentology . 2015 (1)
  • [15] 不同沉积体系储集层构型研究与展望
    蒋平
    赵应成
    李顺明
    许晓明
    [J]. 新疆石油地质, 2013, 34 (01) : 111 - 115
  • [16] 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表征——以大港油区羊三木油田馆陶组为例
    陈玉琨
    吴胜和
    毛平
    周福双
    董亚南
    任燕飞
    [J]. 新疆石油地质, 2012, 33 (05) : 523 - 526
  • [17] 储集层构型分析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意义
    王志章
    张国印
    周旭
    仲歆
    李夏
    王幸蒙
    居来提·司马义
    [J]. 新疆石油地质, 2012, 33 (01) : 61 - 64
  • [18]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冲积扇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宫清顺
    黄革萍
    倪国辉
    孟祥超
    丁梁波
    [J]. 沉积学报, 2010, 28 (06) : 1135 - 1144
  • [19]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白振强
    王清华
    杜庆龙
    郝兰英
    张善严
    朱伟
    于德水
    王贺军
    [J].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 898 - 902
  • [20] 大港油田储集层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
    窦松江
    孙超囡
    张艳君
    孔令江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03) : 284 -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