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司法如何统一?——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为实证分析对象
被引:19
|
作者
:
卢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海德堡大学
卢佩
机构
:
[1]
德国海德堡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卢森堡马克思·普朗克国际程序法、欧洲程序法和私人规制程序法研究所
来源
:
当代法学
|
2014年
/ 28卷
/ 06期
关键词
:
联合审判庭;
大民事审判庭;
司法统一;
法律解释;
法的续造;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1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
030106 ;
摘要
:
通过消除所有以往已经颁布过判决中相互冲突的部分,从而维系法律传统的始终如一,同时通过"发展法律"降低未来发生相互冲突判决的可能性,两者相结合才构成"司法统一"的真正内涵。以具体个案为媒介,综合运用"法律解释"与"法的续造"的司法技术,细化规则乃至创造规则,最终与立法者一起参与现实法秩序的共同构建,是实现"司法统一"的最佳方式。如何遴选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案例,在其"裁判理由"部分应该运用何种司法技术来实现"司法统一",都将直接决定着案例指导制度的成败。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德国关于不确定法律概念之第三审级司法审查
卢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德堡大学法学院
卢佩
[J].
现代法学,
2013,
35
(06)
: 146
-
157
[2]
规模与内部治理——中国法院编制变迁三十年(1978—2008)
刘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法学院
同济大学法学院
刘忠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
18
(05)
: 47
-
64
[3]
比较法视野中的中国民事审级制度改革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杭平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4)
: 118
-
127
[4]
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杭平
[J].
中外法学,
2011,
23
(02)
: 322
-
336
[5]
帝国枢密法院:德意志地区法制近代化的推动者[J]. 林海.司法. 2009(00)
[6]
历史、程序、组织——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制度之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杭平
[J].
环球法律评论,
2009,
31
(05)
: 103
-
112
[7]
论中国法院的分庭管理制度
刘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法学院
同济大学法学院
刘忠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
15
(05)
: 124
-
135
[8]
大陆法系附带上诉制度研究——兼论我国附带上诉合法要件的构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世保
[J].
现代法学,
2008,
(04)
: 115
-
125
[9]
论民事上诉程序的功能与结构——比较法视野下的二审上诉模式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郁林
[J].
法学评论,
2005,
(04)
: 36
-
44
[10]
建立我国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制度刍议
邱星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邱星美
[J].
政法论坛,
2004,
(06)
: 145
-
150
←
1
2
→
共 15 条
[1]
德国关于不确定法律概念之第三审级司法审查
卢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海德堡大学法学院
卢佩
[J].
现代法学,
2013,
35
(06)
: 146
-
157
[2]
规模与内部治理——中国法院编制变迁三十年(1978—2008)
刘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法学院
同济大学法学院
刘忠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
18
(05)
: 47
-
64
[3]
比较法视野中的中国民事审级制度改革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杭平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4)
: 118
-
127
[4]
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杭平
[J].
中外法学,
2011,
23
(02)
: 322
-
336
[5]
帝国枢密法院:德意志地区法制近代化的推动者[J]. 林海.司法. 2009(00)
[6]
历史、程序、组织——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制度之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杭平
[J].
环球法律评论,
2009,
31
(05)
: 103
-
112
[7]
论中国法院的分庭管理制度
刘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法学院
同济大学法学院
刘忠
[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
15
(05)
: 124
-
135
[8]
大陆法系附带上诉制度研究——兼论我国附带上诉合法要件的构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世保
[J].
现代法学,
2008,
(04)
: 115
-
125
[9]
论民事上诉程序的功能与结构——比较法视野下的二审上诉模式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郁林
[J].
法学评论,
2005,
(04)
: 36
-
44
[10]
建立我国民事诉讼附带上诉制度刍议
邱星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邱星美
[J].
政法论坛,
2004,
(06)
: 145
-
15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