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6 条
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的局部收缩:格局、类型与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154
|作者:
吴康
[1
,2
]
龙瀛
[3
]
杨宇
[4
,5
]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城市群;
区域差异;
京津冀;
长三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TU982.2 [中国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301 ;
摘要: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短表和长表数据,分别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等指标构建了测度指数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区域的收缩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和研究区实际,识别分析了影响收缩的五个方面因素。结果表明:(1)京津冀和长三角分别有1/5和近1/2的市县区呈现局部收缩,且这种收缩还在加剧:(2)京津翼的收缩区集中在承德和张家口并遍布翼中南平原,长三角的收缩区呈现空间集聚和连绵状,集中于苏北、浙西南和除合肥、芜湖以外的安徽大部:(3)收缩类型大致可分为:欠发达外围收缩、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收缩、工矿业收缩、行政区划调整收缩及县域、乡村、小城镇收缩五类;(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差异以及行政等级不同引起的人口流出是导致局部收缩的主要原因,郊区化、去工业化或产业转型、人口结构变化等西方城市常见的收缩表现仅在少数大城市中心城区或部分老工矿城镇有所体现;(5)影响我国城市区域收缩的因素和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且具有突出的区域异质性,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仔细研究的命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5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