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和需求冲击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中国产能过剩

被引:13
|
作者
齐红倩 [1 ,2 ]
黄宝敏 [2 ]
李伟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产能过剩; 生产能力; 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4.08.019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产能过剩受供给与需求双重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其他冲击,构造包含劳动与资本要素的计量方法,测算出我国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及其变化,并实证检验我国产能过剩的本质特性及趋势特征。实证估计结果显示,我国产能过剩具有阶段性,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供求关系的一个阶段性特征。2001年之前的大部分年份供给与需求冲击正相关且二者表现为积极冲击,2001年之后供给冲击稳定而正向需求冲击不断增加,由于产能过剩将伴随着供给冲击的增加和需求冲击的下降或者不变,因此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不存在真正长期产能过剩的结论,产能过剩只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过程中的暂时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