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爬虫行为的刑事规制研究——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为视角

被引:104
|
作者
刘艳红 [1 ]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网络爬虫; 合法性原则; 爬虫协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形式判断; 实质判断;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9.11.002
中图分类号
D924.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网络爬虫在其被使用以来的二十余年时间里,之前被人们视为没有问题的中立技术,如今被人们视为"道德上可疑的并可被视为违法"的技术。结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具体领域和行为,情境化地探讨网络爬虫行为违法性及其刑事规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安全法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确立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合法性原则,以及网络爬虫领域规范爬虫行为的行业规则即爬虫协议(Robots协议),是判断爬虫行为形式上非法的重要标准。对爬虫行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否构成犯罪还应从实质上加以判断。行为人在权限许可范围内使用爬虫行为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采取爬虫行为非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无法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等行为,不构成犯罪。通过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形式入罪与实质出罪双重机制,可以合理实现对网络爬虫行为的刑事规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1] 利用爬虫技术盗用他人数据构成不正当竞争[N]. 祝建军.人民法院报. 2019 (007)
  • [12] 数据抓取行为的法律性质[N]. 杨东,吴之洲.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 (005)
  • [13] 2017年新型网络犯罪研究报告[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曹诗权, 2018
  • [14] 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山口厚, 2017
  • [15] 论犯罪、刑罚与刑事政策[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冯·李斯特, 2016
  • [16] 司法的特性[M]. 法律出版社 , 孙笑侠, 2016
  • [17] 德国刑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希尔根多夫, 2015
  • [18] 北京海淀法院审结全国首例"爬虫"技术侵入计算机系统犯罪案 .2 游涛,计莉卉. 人民法院报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