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理论构建和经验数据

被引:20
|
作者
尹向飞 [1 ,2 ]
段文斌 [3 ]
机构
[1]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2] 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3]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关键词
效率分配方程; 投入要素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4116/j.nkes.2016.01.006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根据DEA模型和对偶理论,推导出效率分配方程,基于此方程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等进行分解,分解为对应的要素效率,并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几点结论:(1)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保持高速增长,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为主要推动力,但"人口效率红利效应"正在逐步消失。(2)大多数省市的技术进步呈高速增长趋势,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劳动力技术进步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3)大多数省市的技术效率改进增长率为负,而资本技术效率改进为其主要原因。(4)不管对于全要素生产率还是技术进步,1998年后东中部、东西部资本效率差距都是东中部、东西部效率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对于技术效率改进差距,资本技术效率改进和劳动力技术效率改进在不同阶段起不同作用。改革最成功的地方是提高了劳动力生产效率,而在资本效率方面效果不佳。在"人口效率红利效应"逐步消失的今天,如何长久地提高资本效率,应是中国今后改革的着力点。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1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