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度与分解

被引:76
|
作者
张少华 [1 ,2 ]
蒋伟杰 [3 ]
机构
[1]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3]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技术变化; 技术效率变化;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14.03.008
中图分类号
C812 [统计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8 ; 0714 ;
摘要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该指数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测度与分解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研究表明:①国家层面,TFP增长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35.08%的份额。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导致TFP变化的主要原因,生产前沿面年均向上移动3.53%;相比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驱动中国TFP上升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②区域层面,TFP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但是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TFP的提升均体现在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变化方面。③省际层面,全部省份在样本期内都实现了TFP提升,2005年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省份成为"创新者",而省际之间追赶效应表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TFP、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在省际之间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动态趋势。研究对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挖潜、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省际发展与赶超等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