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德国法律评注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功能
被引:13
|
作者
:
王剑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剑一
机构
:
来源
:
中国应用法学
|
2017年
/ 01期
关键词
:
德国法律评注;
演变;
功能;
法教义学;
民法体系;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51.6 [];
学科分类号
:
0301 ;
摘要
:
在种类繁多的德国法学文献中,法律评注是一种独特类型,它的经久不衰以及在法律生活中,特别是在民法领域的重要地位令人惊异。从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建立至今,评注经历了形式名称、服务对象、编撰风格等方面的演变。通过对法律文献和法院判决信息进行体系化处理,评注在现今发挥着注释法律、存储智识、构建观点、沟通理论与实践等功能。中国民法正在经历从立法论向解释论的转型,同时,未来《民法典》的制定也需要对现行法和判决进行深入的梳理与整合。在此背景下,引入法律评注这一文献形式有极大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9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波伦亚注释法学派:方法与风格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舒国滢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3)
: 33
-
44
[2]
案例指导制度之“指导”三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琳
[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2,
49
(04)
: 85
-
93
[3]
论哈贝马斯商谈合法化理论的社会理论逻辑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国东
[J].
学术界,
2012,
(05)
: 76
-
84
[4]
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考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J].
法学评论,
2012,
30
(03)
: 117
-
127
[5]
中国民法继受中的体系性瑕疵与协调
易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易军
[J].
法商研究,
2009,
26
(05)
: 67
-
76
[6]
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下)——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鸿钧
[J].
政法论坛,
2008,
(06)
: 50
-
79
[7]
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上)——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鸿钧
[J].
政法论坛,
2008,
(05)
: 3
-
21
[8]
公共领域的论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两个基本进路[J]. 夏昌奇. 国外社会科学. 2008(02)
[9]
中国民法继受潘德克顿法学:引进、衰落和复兴
孙宪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孙宪忠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2)
: 88
-
102
[10]
作为职业知识体系的法学——迈向规范科学意义上的法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笑侠
[J].
现代法学,
2007,
(04)
: 62
-
65
←
1
2
→
共 13 条
[1]
波伦亚注释法学派:方法与风格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舒国滢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3)
: 33
-
44
[2]
案例指导制度之“指导”三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琳
[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2,
49
(04)
: 85
-
93
[3]
论哈贝马斯商谈合法化理论的社会理论逻辑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国东
[J].
学术界,
2012,
(05)
: 76
-
84
[4]
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考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兴良
[J].
法学评论,
2012,
30
(03)
: 117
-
127
[5]
中国民法继受中的体系性瑕疵与协调
易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易军
[J].
法商研究,
2009,
26
(05)
: 67
-
76
[6]
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下)——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鸿钧
[J].
政法论坛,
2008,
(06)
: 50
-
79
[7]
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上)——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鸿钧
[J].
政法论坛,
2008,
(05)
: 3
-
21
[8]
公共领域的论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两个基本进路[J]. 夏昌奇. 国外社会科学. 2008(02)
[9]
中国民法继受潘德克顿法学:引进、衰落和复兴
孙宪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孙宪忠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2)
: 88
-
102
[10]
作为职业知识体系的法学——迈向规范科学意义上的法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笑侠
[J].
现代法学,
2007,
(04)
: 62
-
65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