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互联网金融监管“两难”目标的博弈分析

被引:17
|
作者
陆岷峰 [1 ]
季子钊 [2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
[2]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互联网金融监管; 博弈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F224.32 [博弈论];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1201 ;
摘要
金融监管存在两大基本目标: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一个理想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既要鼓励金融创新以不断提升金融效率,又要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开放、共享、平等、普惠、去中心化"等特点充分迎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能够极大提高金融效率,而同时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关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监管究竟如果选择监管目标,是更注重金融效率,还是更注重金融稳定?监管机构如何在这两个监管目标之间的选择上达到博弈均衡的?该文运用理论模型论证了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缺乏监管约束的条件下会选择较高的最优杠杆率水平,不利于金融稳定目标的实现。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是如何在包容金融创新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达到纳什均衡的,最后,提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