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东北三省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44
|作者:
黄禹铭
[1
]
机构:
[1]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来源:
关键词:
城乡协调度;
城乡经济协调;
城乡社会协调;
城乡公共服务协调;
城乡要素协调;
东北三省;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9.08.01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以东北三省36个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构建了城乡协调的指标体系,采用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等方法探讨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城乡协调的空间格局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东北三省城乡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程度趋于减弱。②不同地区城乡协调水平变化各异。研究期内,大连市和锦州市一直处于高水平城乡协调状态,朝阳市长期处于低水平城乡协调状态。鹤岗市和七台河市城乡协调度位次上升最明显,哈尔滨市和辽源市城乡协调度位次下降最显著。③从空间格局来看,中级城乡协调区增多且向北移动,初级城乡协调区减少且向中部集中,"南北高,中间低"的城乡协调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城乡协调的冷热点均不断收缩,空间极化效应趋于减弱。④城镇化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促进东北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业化并未显著促进东北城乡协调发展且与城乡协调发展负相关,农业现代化经营对城乡协调发展有正向作用,交通因素在近些年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对东北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302 / 1311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