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一词的西来与中译

被引:9
|
作者
段晓彦 [1 ,2 ]
俞荣根 [1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2] 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陪审; 陪审员; 中译;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0.01.012
中图分类号
D91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陪审"、"陪审员"等不是中文固有词汇,而是西学东渐背景下之"舶来品"。这一组词汇的中文翻译和定型差不多纵贯整个十九世纪,历经中译名混乱的知识性介绍时期——中国知识精英向外寻求真理的中译名模仿时期——推进政制改革的中译名定型时期——《会审章程》和立宪修律中译名进入法案成为法定名等四个过程。陪审制作为一项司法审判制度在清末修律中试图加以移植,可能借鉴了日本的某种经验,但"陪审"、"陪审员"作为一组中文译名并非经日本转手才进入中国,它们在中国的翻译和定型应主要归功于以上海公廨为载体的域外法律制度的位移、来华外籍人士和传教士的传播西法西制的努力和本土有识之士的推动。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3 +17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