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被引:1032
|
作者
张新宝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隐私权; 利益衡量; 两头强化; 三方平衡;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5.03.003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传统隐私权保护法主要考虑的是隐私权人与其他人(义务主体)在隐私保护与言论表达自由、知情权实现等方面的利益衡量问题,尽管公共利益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但国家尚未以利益主体的身份登场,立法政策倾向于对个人隐私提供"绝对"的保护。在个人信息保护法治中,尽管这组利益关系仍存在,但国家不再单纯以超然利益关系的治理者出现,它同时也是最大的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者。更重要的是,信息业者作为独立的主体出现。个人信息保护法需要衡量更多的利益关系。在新的利益衡量格局下,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应以"两头强化,三方平衡"理论为基础,并为实现该理论设计一组相互关联的制度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9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