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类别分析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163
|
作者
张洁婷 [1 ]
焦璨 [2 ,1 ]
张敏强 [1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2]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潜在类别; 聚类模型; 条件概率; 潜在类别概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1.2 [数理心理学、心理统计法];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潜在类别分析是通过对类别型的外显变量和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统计模型,根据模型参数得到各种潜在类别的具体外在表现的潜在特征分类技术。该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心理行为特征的分类、控制认知心理实验中被试个体差异引起的系统误差、评价临床心理诊断的精确性,以及心理测验中的项目分析、信度分析、结构分析等。对此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与其他测量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其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也可在纵向数据和多水平数据中应用。在应用中亦有提升方法技术的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991 / 19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2007-2009年研究生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潜在类别分析
    焦璨
    张洁婷
    关丹丹
    张敏强
    [J]. 中国考试, 2010, (04) : 3 - 12
  • [2] CTT框架下基于数据分析的高考试题质量评价标准——对2004-2008年高考北京卷的实证研究
    赵海燕
    臧铁军
    [J]. 中国考试, 2009, (08) : 3 - 16
  • [3] 如何描述发展趋势的差异: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刘红云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3) : 539 - 544
  • [4] 特质焦虑的潜类别分析
    李雪燕
    辛涛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 610 - 614
  • [5] 中国儿童在平衡秤任务上规则使用的潜类别分析[D]. 赵玉.江西师范大学 2008
  • [6] 潜在类别模型的原理与技术[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邱皓政, 2008
  • [7] When Cognitive Diagnosis Meets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D-CAT[J] . Ying Cheng.Psychometrika . 2009 (4)
  • [8] Good item or bad—can latent class analysis tell?: the utility of latent class analy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urvey questions[J] . FraukeKreuter,TingYan,RogerTourangeau.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Statistics in Society) . 2008 (3)
  • [9] Using Latent Class Analysis to Set Academic Performance Standards[J] . Richard S. Brown.Educational Assessment . 2007 (3-4)
  • [10] Measuring exposure to bullying at work: The validity and advantages of the latent class cluster approach[J] . Guy Notelaers,Stale Einarsen,Hans De Witte,Jeroen K. Vermunt.Work & Stress . 200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