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23
|
作者
梁磊
王新伟
袁文
王占超
陈德玉
李君
姜东杰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关键词
颈椎病; 交感神经症状; 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 后纵韧带; 疗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7.3 [骨骼手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156例,其中脊髓型59例,脊髓-神经根混合型97例。病变涉及单节段108例,2个节段39例,3个节段6例,4个节段3例。对全部病变节段行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术中均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观察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情况,采用交感神经症状20分法和JOA 17分法评定交感神经症状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在颈椎正侧位及伸屈动力位X线片上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32例患者术后有一过性咽喉部疼痛不适感,经对症处理于术后3~5d症状均消失;无脑脊液漏、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随访8~42个月,平均25个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术前6.4±1.7分,术后1周1.6±1.7分,末次随访时2.4±1.4分,主观满意率79%;JOA评分术前9.8±2.4分,术后1周11.9±2.5分,末次随访12.9±2.2分。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均已融合,颈椎稳定性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2例于术后3年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行二次后路减压手术。结论: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固定融合术结合术中彻底切除病变椎间隙处后纵韧带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良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交感型颈椎病的综合保守治疗临床研究
    杜建明
    丁晓方
    杜梁栋
    杨智杰
    汤建华
    田小武
    陈剑峰
    张贤
    陈俊君
    [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 (05) : 350 - 352
  • [2] 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
    钱军
    田野
    胡建华
    余可谊
    李其一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 19 (07) : 515 - 519
  • [4] 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钱军
    田野
    胡建华
    邱贵兴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 19 (01) : 27 - 29
  • [5] 颈前路钩椎关节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王晓慧
    刘宇
    廉小伟
    [J]. 解剖学研究, 2008, (04) : 276 - 278
  • [6]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吴广森
    马远征
    陈兴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8, (04) : 261 - 265
  • [7] 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临床评价初步探讨
    王新伟
    顾韬
    袁文
    陈德玉
    韩竹
    汤俊君
    唐勇
    陈雄生
    贾连顺
    赵定麟
    [J]. 脊柱外科杂志, 2007, (04) : 193 - 197
  • [8] 颈椎间盘与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分布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顾韬
    王新伟
    袁文
    张颖
    施伟伟
    [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7, 24 (06) : 665 - 668
  • [9] 颈椎节段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中的作用
    李淳德
    刘宪义
    马忠泰
    邑晓东
    [J]. 中华外科杂志, 2002, (10) : 13 - 15
  • [10] 椎动脉阻断对小脑后下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何海龙
    贾连顺
    李家顺
    孔庆毅
    纪荣明
    余科炜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2, (01) : 23 - 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