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

被引:83
|
作者
景军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艾滋病; 泰坦尼克定律; 风险社会;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06.05.006
中图分类号
C913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将对“泰坦尼克定律”予以阐述并结合“风险社会学说”作为讨论中国艾滋病风险问题的基础。“泰坦尼克定律”旨在说明社会等级与人们易受伤害性的关联;“风险社会学说”中有关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的分析旨在阐述实际存在的风险和人们认知中的风险之所以对称或者错位。如果将“泰坦尼克定律”和“风险社会学说”同时纳入分析框架,我们就会发现,中国艾滋病流行的实际风险和风险认知都带有深深的社会阶层烙印。从这个轨迹考察问题,我们还会看到实际风险和风险认知的重合。更为简明地讲,社会地位越低下的人们在客观意义上的易受伤害风险越大,同时风险意识中的错误知识和恐惧成分越多。造成这一重合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层的作用。总之,“泰坦尼克定律”是本文分析途径的向导,“风险社会学说”则属于本文对艾滋病风险予以社会解释的引擎,两者为互补关系。
引用
下载
收藏
页码:123 / 150 +244-245
页数:3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1] 中国社会分层[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培林等著, 2004
  • [12] 艾滋病时代的性生活[M].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潘绥铭主编, 2004
  • [13] 生存与体验[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潘绥铭著, 2000
  • [14] 存在与荒谬[M]. - 群言出版社 , 潘绥铭著, 1999
  • [15] 男性性工作者的STI/HIV高危行为研究
    张北川
    吴绍文
    李秀芳
    朱明泉
    杨鲁光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05) : 329 - 331
  • [16] 基于风险社会的社会政策思考
    杜本峰
    [J]. 中州学刊, 2004, (04) : 186 - 188
  • [17] 危机事件与中国社会共同体理性
    陈忠
    [J]. 江海学刊, 2004, (01) : 101 - 104
  • [18] 中国东北地区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性工作者
    黄盈盈
    潘绥铭
    [J]. 社会学研究, 2003, (03) : 51 - 63
  • [19] 对中国男同/双性爱者人口数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的初步估测
    张北川
    李秀芳
    史同新
    杨鲁光
    张敬冬
    [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2, (04) : 197 - 199
  • [20] 凉山毒品问题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J]. 马林英.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