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21世纪气候和环境变化预估研究进展

被引:74
|
作者
张人禾 [1 ]
苏凤阁 [2 ]
江志红 [3 ]
高学杰 [4 ]
郭东林 [5 ]
倪健 [6 ]
游庆龙 [3 ]
兰措 [2 ]
周波涛 [7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7]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8]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 国家气候中心
[10] 不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环境变化; 21世纪变化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 [中气候与小气候]; P942 [中国自然地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回顾了21世纪青藏高原区域多种气候和环境要素变化预估研究的进展,包括气温、降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冻土、积雪、冰川、径流和植被等,预估结果主要来自于SRES和RCP情景下气候模式的预估以及物理统计模型的预估.结果表明,未来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将升高,21世纪后期增温更显著.总体来说21世纪高原降水以增加为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高原未来冻土面积缩小,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减少,冰川将以退缩为主.径流的未来变化较复杂,不同流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径流在不同流域表现为增加和减少并存.青藏高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而脆弱,21世纪中后期青藏高原的生长季长度增加,常绿林/森林出现在高原东部和南部,灌丛植被类型将会扩展并入侵高寒草原.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对这些气候与环境要素在21世纪中期(2030~2050年)和后期(2080~2100年)的变化进行了综合集成,给出了它们在21世纪中期和后期的可能变化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3036 / 304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 [21] 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J] . Tandong Yao,Lonnie G. Thompson,Volker Mosbrugger,Fan Zhang,Yaoming Ma,Tianxiang Luo,Baiqing Xu,Xiaoxin Yang,Daniel R. Joswiak,Weicai Wang,Meri E. Joswiak,Lochan P. Devkota,Shresth Tayal,Rahmatullah Jilani,Radjabovich Fayziev.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 2012
  • [22] 中国冰川径流的评估及其未来50a变化趋势预测
    谢自楚
    王欣
    康尔泗
    冯清华
    李巧媛
    程磊
    [J]. 冰川冻土, 2006, (04) : 457 - 466
  • [23] 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研究——GAME/Tibet与CAMP/Tibet研究进展
    马耀明
    姚檀栋
    王介民
    [J]. 高原气象, 2006, (02) : 344 - 351
  • [24]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是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结果的新证据
    段安民
    吴国雄
    张琼
    刘屹岷
    [J]. 科学通报, 2006, (08) : 989 - 992
  • [25] Prediction of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the next 50 and 100 years[J]. NAN Zhuotong, LI Shuxun & CHENG Guod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rozen Soil Engineering,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Nan Zhuotong.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5(06)
  • [26] 中国冰川对21世纪全球变暖响应的预估
    施雅风
    刘时银
    [J]. 科学通报, 2000, (04) : 434 - 438
  • [27] A GIS-aided response model of high-altitude permafrost to global change[J]. 李新 ,程国栋.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1999(01)
  • [28] 中国地区臭氧总量变化与青藏高原低值中心
    周秀骥
    罗超
    李维亮
    史久恩
    [J]. 科学通报, 1995, (15) : 1396 - 1398
  • [29] Effects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on the Circulation Features over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丁一汇
    [J].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1992, (01) : 112 - 130
  • [30] 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热源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作用
    黄荣辉
    [J]. 气象学报, 1985, (02) : 208 -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