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植被的固碳功能与适用于碳贸易的生物固碳方式

被引:56
|
作者
李新宇
唐海萍
机构
[1] 北京100875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碳贸易; 固碳; 陆地植被; 碳汇/源; 生物质能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碳贸易的核心问题是要有足够的碳封存量在抵消CO2的排放之后还能有碳额度进入市场买卖。该文结合固碳概念,从固碳技术、减量成本、对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等多方面对目前存在的和有潜力的各种减排与固碳途径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陆地植被对CO2的吸收是最安全有效的固碳过程,它们能够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吸收CO2,从而节省分离、提纯等技术的费用。进而该文分别对森林、草地、农田等3种陆地植被的固碳功能与不同固碳策略对固碳效果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具体的比较分析,得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草地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在固碳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显著。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4项适用于碳贸易的生物固碳方式,即保护天然林,推广种植速生丰产人工林;保育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建立规模化沼气产业链;注重利用边际土地种植生物质能源,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引用
收藏
页码:200 / 20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A Brief Overview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J] . Kenneth R. Richard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2004 (4)
  • [2] Assessment of C budget for grasslands and drylands of the world[J] .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