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65
|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蔡宝玉
机构
[1] 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2] 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湖南株洲412006
关键词
湿地松人工林; 碳贮量; 碳分配; 林分密度; 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978t·hm-2,平均为291 663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植被层的碳贮量范围为96 614~110 717t·hm-2,占碳库总量的35 40%,各组分碳贮量排列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贮量的地上/地下之比为7 185~7 922,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死地被物层的碳贮量由5 746t·hm-2增加至9 181t·hm-2,占2 17%~2 83%。土壤层(0~60cm)的碳贮量平均为180 94t·hm-2,占60 32%以上。密度组Ⅰ,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和密度组Ⅳ的年净固定碳量依次分别为9 729t·hm-2,9 882t·hm-2,11 239t·hm-2和11 946t·hm-2,平均为10 699t·hm-2。表7参16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马尾松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
    方晰
    田大伦
    胥灿辉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3, (02) : 11 - 15
  • [2] 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
    方运霆
    莫江明
    [J]. 广西植物, 2002, (04) : 305 - 310
  • [3]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方精云
    陈安平
    [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1, (09) : 967 - 973
  • [4]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周玉荣
    于振良
    赵士洞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 518 - 522
  • [5]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大气碳的潜力
    王效科
    冯宗炜
    [J]. 生态学杂志, 2000, (04) : 72 - 74
  • [6] 苏南丘陵主要森林类型碳循环研究──含量与分布规律
    阮宏华
    姜志林
    高苏铭
    [J]. 生态学杂志, 1997, (06) : 18 - 22
  • [7]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方精云
    刘国华
    徐嵩龄
    [J]. 生态学报, 1996, (05) : 497 - 508
  • [8] 中国森林C汇功能基本估计
    康惠宁
    马钦彦
    袁嘉祖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3) : 230 - 234
  • [9]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主编, 1997
  • [10]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