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分析

被引:46
|
作者
谢高地
周海林
鲁春霞
甄霖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 土地承载力; 能源承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发展与资源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这种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不像目前流行的知识经济所设想的那样,可以通过开发技术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持续发展不是不消耗资源,不是使发展完全摆脱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而是要将发展保持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的限度以内,又不能使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总体分析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表明:①生态空间严重不足,全国大范围出现生态赤字,但把不可再生资源计算在内的生态承载力还有巨大空间;②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人口数量规模在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但一些地区表现出水资源人口严重超载;③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略有剩余,保持长期稳定的温饱具有自然资源保障基础;④我国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石油矿产长期短缺已成定局,石油能源承载能力明显不足;⑤总体上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还没有超出自然资源的承载力限度,但部分地区和部分自然资源严重超载。因此,对于目前我国资源环境的总体状况,我们既不能过分乐观也不能过分悲观的估计,总体上我国人口和经济规模还没有超越自然资源所能承载的限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王浩
    秦大庸
    王建华
    李令跃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 151 - 159
  • [2] 中国自然资源消耗与国家资源安全变化趋势
    谢高地
    成升魁
    于贵瑞
    高旺盛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3) : 24 - 28
  • [3] 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
    夏军
    朱一中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 262 - 269
  • [4] 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朱一中
    夏军
    谈戈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2) : 180 - 188
  • [5] 青藏高原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评价
    鲁春霞
    谢高地
    成升魁
    张镱锂
    [J]. 资源科学, 2001, (06) : 29 - 35
  • [6] 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
    谢高地
    鲁春霞
    成升魁
    郑度
    [J]. 资源科学, 2001, (06) : 20 - 23
  • [7] 大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占用初探——对北京、上海的案例研究
    苏筠
    成升魁
    谢高地
    [J]. 资源科学, 2001, (06) : 24 - 28
  • [8] 生态占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
    李利锋
    成升魁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04) : 375 - 382
  • [9] 人口增长胁迫下的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谢高地
    成升魁
    丁贤忠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3) : 2 - 8
  • [10] 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M]. 气象出版社 , 陈百明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