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地区劳动生产率吗?

被引:74
|
作者
惠炜 [1 ]
韩先锋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门槛效应; 空间差异;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6.10.003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20205 ; 1202 ; 120202 ;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措施。然而,集聚效应具有动态性特征,即随着集聚程度的上升,集聚效应的大小及作用方向都会随之变化,这为相关政策的合理制定提出了难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否能显著改善生产率?其空间差异、动态规律以及约束机制如何?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3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但集聚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仅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动态影响,而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可有效破解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约束,但这种非线性集聚效应亦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