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从北京市房山区看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及其模式
被引:1
|作者:
赖德胜
[1
]
王轶
[1
]
孟大虎
[2
]
崔山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
[3] 北京市房山区发改委
来源:
关键词:
大城市;
郊区城市化;
无序均衡”发展模式;
有序非均衡”发展模式;
D O I:
10.16365/j.cnki.11-4054/d.2009.01.016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本文从分析和修正传统的城市化测量方法入手,对北京市郊房山区所做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房山区的城市化水平在北京郊区序列里处于中上水平,但仍显滞后。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北京郊区城市化缺乏统一规划、中心城区的主导产业与郊区产业的对接状况不理想、中心城区偏向政策、郊区人力资本瓶颈、郊区居民点的"均衡"分布等因素相关,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由郊区城市化的"无序均衡"发展模式所致。这表明,在经济转轨时期,一个特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是无法支撑的,还需要政府担当重要职责——改变不合理的既有政策,提供有利的配套政策措施,提出新的发展模式,即"有序非均衡"发展模式,以保障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有序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