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指引与取向选择
被引:12
|作者:
姚东旻
[1
,2
]
李静
[1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新市场财政学;
新型举国体制;
市场平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812.45 [财政支出];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3 ;
摘要:
"十四五"时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战略期。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政府参与观"和"市场规则观"等,为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在多元化、网络状的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企业和高校等不同创新主体依托市场平台开展互动,最终满足"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社会共同需要。财政在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基础保障,促进新型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主要发挥动机激励、引导协调、杠杆撬动、风险兜底等作用。"十四五"时期,财政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立足于科研活动主体,完善财政对科技人才第一创新资源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好中央与地方引导科技发展的积极性;集中优势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财政科技引导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构建差异化、普惠性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合理分担重大创新活动可能引致的公共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1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