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中的“脆弱性”与“抗逆力”:从隐喻到功能实现

被引:35
|
作者
樊博 [1 ,2 ]
聂爽 [1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脆弱性; 抗逆力; 应急管理; 城市治理; 原子图谱法;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7.04.011
中图分类号
D63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脆弱性"和"抗逆力"作为应急管理领域中两个具有隐喻属性的多学科概念,其发展沿革是一个学科集成化和内涵扩展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存在定义不清甚至混用的情况。对此,本文立足于交叉学科的视角,基于"原子图谱法"的数据统计指标提炼出客观聚焦心像,基于已有概念演进过程的回溯与考量提取出质性指标,从而在综合集成主客观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精准勾勒。研究显示,"脆弱性"和"抗逆力"相互独立并交互影响,是一种依据具体情境而变化的动态存在。其中,"脆弱性"强调暴露于特定情境时,由于系统对多重扰动的敏感性而呈现出的一种易受损害的可能性,在人地耦合系统的交互过程中以抵抗不利影响、实现适应性和恢复力的动态过程量为显著表征,是一种随时空演进而动态变化的多重循环属性。而"抗逆力"概念外延比"脆弱性"更为广泛,强调系统能够积极抗御和适应风险灾害的冲击,既包括通过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互动机制发挥自组织作用的内在特质,也包括在动态的应对过程中,通过多样性策略调用冗余资源和启动重构,以快速实现减灾和恢复常态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0 +159-16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