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资金规模及土地财政改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评述

被引:60
|
作者
薛翠翠 [1 ]
冯广京 [1 ]
张冰松 [1 ]
机构
[1]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键词
土地经济; 新型城镇化; 土地财政; 融资; 代偿机制;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3.11.016
中图分类号
F301.3 [地产经营]; F812 [中国财政];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规模,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的改进、完善方向。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探讨新型城镇化对资金的需求及筹集渠道,分析指出土地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和完善的方向。研究结果:(1)综合已有研究,按照保守估计,到2020年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2)基于目前财政分税制的现实,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依靠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在推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上,仍然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3)尽管土地财政曾有着实际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存在可持续性水平较低、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存在金融风险等问题,急需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结论:(1)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央政府需要在资金筹集和供应方式上统筹改革,通过推进财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等相关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可持续、可控风险的财政体制,以改进、完善并最终取代土地财政。(2)改进、完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财政体制,需要理论、制度和技术创新。目前可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包括:推进税收性土地财政,发展、规范投资基金融资平台,推广市政债等债券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等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 中国城市出版社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编委会,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