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大社会”的终结?——对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的一种解读

被引:8
|
作者
王建民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生长春130012
关键词
场域; 大社会; 流动的社会;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06.07.018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个人(社会人)];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传统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与人文主义社会学的社会观都是一种“大社会”范式。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么个人是被动的,受制于集体性与普遍性的逻辑,而社会至高无上;要么虽然承认个人主观性与能动性,但这种主观性与能动性却受类型学划分的制约,社会生活的历史性被静止的模式所淹没。布迪厄的场域观正是对这种情况的克服和超越。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社会学与文化自觉——学习费孝通“文化自觉”概念的一些体会
    苏国勋
    [J].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 1 - 12
  • [2] 现代性的主题分化与社会学研究范式整合
    王建民
    [J]. 社会, 2005, (05) : 39 - 57
  • [3]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乔治·瑞泽尔(GeorgeRitzer)著, 2005
  • [4] 国家精英[M]. 商务印书馆 , (法)P.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 2004
  • [5]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 三联书店 , (英)F.A.冯·哈耶克著, 2003
  • [6] 社会学与人类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法)马塞尔·毛斯(MarcelMauss)著, 2003
  • [7]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少杰著, 2002
  • [8] 社会的构成[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
  • [9] 经济与社会[M]. 商务印书馆 ,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 1997
  • [10]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 商务印书馆 , (法) 迪尔凯姆 (Durkeim,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