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2000-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58
|作者:
王露
[1
]
封志明
[1
]
杨艳昭
[1
]
游珍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影响因子;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
推拉力;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人口空间分布及其集疏变化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2000-2010年中国人口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有待进一步梳理。鉴于此,以分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2000年与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首先根据人口密度变化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并分析其空间格局与地域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11个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全国及四类地区的人口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地域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2000年,2010年全国超过60%的分县单元人口密度增加,平均增速为21人/km2,主要分布在城镇密集地区;不到40%的分县单元人口密度减少,平均降低13人/km2,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老城区和边境地区;2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密度变化均有影响,但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更大。高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和通讯能力是人口密度增加的主要"拉力",而地区内稠密的人口是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推力"。上述结论基本理清了中国近10年来人口增减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地域影响因素,可为未来人口发展和区域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790 / 1798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