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互联网与社会信任: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
被引:78
|作者:
王伟同
[1
]
周佳音
[1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互联网;
社会信任;
信息甄别;
线下社交;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91011.009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1201 ;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2013年数据,考察了个人互联网使用频率对其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个体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其社会信任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高收入、高学历的个体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其社会信任水平上升幅度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使用互联网能够通过促进线下社交、改善人际关系满意度的方式提升社会信任水平,也会通过影响使用者的社会公平认知而降低社会信任水平,但互联网的多样化信息并未由于增加认知分歧而降低社会信任水平。上述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均依然成立,这表明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使用人群规模是提高社会信任水平的重要途径,该结论有助于澄清互联网对社会信任存在负面影响的社会舆论,进一步凝聚推进建设网络强国的社会共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25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