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时空变化
被引:28
|作者:
张东海
[1
,2
]
任志远
[1
,2
]
冯雪铭
[2
]
李双双
[2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西部;
社会-经济-生态;
协调发展;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3.03.016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1204 ;
摘要: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中国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社会、经济与生态指数,对西部各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了社会、经济与生态两两之间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1990-2010年,西部各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其中甘肃以东地区经济发展显著,社会水平与经济发展保持平行提高,生态水平基本保持静止,而西南地区生态水平明显高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生态水平波动大。(2)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模式互动趋势明显,社会进步相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短暂滞后性;而生态系统反映较迟钝,生态与社会、生态与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不明显,但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发展模式一致。(3)中国西部各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均呈增长趋势,说明随时间的推移,各个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趋于协调发展。但2005年和2010年的协调度增长不明显,个别地区经济生态协调度出现下降趋势,生态水平的下降造成协调度增长停滞。
引用
收藏
页码:545 / 552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