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城市扩展多尺度驱动机制分析——以北京为例
被引:62
|作者:
黄庆旭
[1
,2
]
何春阳
[1
,3
]
史培军
[1
,2
]
赵媛媛
[1
,3
]
杨洋
[1
,3
]
刘洪友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4] 北京国泰智业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来源: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城市扩展;
驱动力;
GIS;
北京;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9.05.004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4 ;
摘要:
厘清土地利用变化与其驱动力之间的关系,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也是建立变化模型和定量预测的基础。以北京为研究案例,基于遥感影像和GIS技术,获取了1991—2004年北京城市扩展信息,定量分析比较了1991—2004年北京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三种城市扩展空间过程。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上,分析了北京城市扩展过程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城镇用地扩展过程显著,城镇用地在区域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从1991年的9.80%增长到2004年的17.93%;②城市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点状、线状和面状城市化三种基本模式;③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次的驱动因子影响城市扩展过程。宏观尺度上,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政策等政府行为和过去三千年城市发展形成的旧有城市格局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风貌和格局;在中观尺度上社会和经济因素为城市扩展提供了驱动力,最明显的是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微观尺度的地形、区位和交通限制决定了城市扩展的可能性,最利于城市扩展的因子是距高速公路的距离。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1991—2004年北京城市化强度出现一个先增长后减小的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714 / 721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