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研发补贴政策稳健吗?——基于中间品贸易的视角

被引:12
|
作者
谢申祥 [1 ,2 ]
王孝松 [3 ]
机构
[1]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国际Stackelberg竞争; 中间品贸易; 研发政策; 异质性产品;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3.01.012
中图分类号
F740 [国际贸易理论与方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06 ; 0701 ; 070104 ; 1202 ;
摘要
在Stackelberg竞争框架下,本文沿用Spencer and Brander(1983)第三国市场模型,考虑存在中间品贸易情形时,一国的战略性研发政策。研究结果表明,在只有单个国家可以实施研发政策的情况下,若最终产品间的差异程度较大(小),那么该国的最优研发政策为征税(补贴);而当两国政府均可以干预各自国内企业研发时,一国最优的研发政策将随最终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不同而选择征税、补贴或不干预,并且当最终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位于一定范围之内时,一国的研发补贴政策并不会招致另一国的报复,因此,战略性研发补贴政策并不如Leahyand Neary(2001)分析的稳健。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4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