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于民的时代意义及实现路径

被引:9
|
作者
吴忠民 [1 ]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
关键词
藏富于民; 积累财富; 与民争利; 富民强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藏富于民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间,由于藏富于民缺乏起码的物质基础,个人财产缺乏其存在的制度和价值取向的合法性,因而藏富于民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推进,藏富于民逐渐成为一种历史的趋势。藏富于民的重大意义在于:有助于充分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有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有助于国家的强大。实现藏富于民的途径包括:打造公正合理的社会经济环境;确立起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产品;防范与治理社会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弱势群体能否不再为精英埋单——论贫富差距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宋晓梧
    [J]. 人民论坛, 2010, (17) : 10 - 12
  • [2] 中国经济实力的定量评估与前瞻(1980-2020)
    胡鞍钢
    [J]. 文史哲, 2008, (01) : 139 - 150
  • [3] 劳动者报酬占比 考察经济体健康度[N]. 白重恩,钱震杰.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 (009)
  • [4]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 胡锦涛.人民日报. 2005
  • [5] 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吴忠民, 2008
  • [6] 风险社会[M]. 译林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
  • [7]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 新疆人民出版社 , 胡锦涛, 2003
  • [8] 奋进的四十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编, 1989
  • [9] 中国社会统计资料[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社会统计司编, 1985
  • [10]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 人民出版社 , 毛泽东著, 1957